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职教(2)
2017-10-04 02:07
导读:1990年《帕金斯法案II》创设了一个全国性项目——技术准备计划(Tech Prep Program),旨在促进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的衔接。这是一个四年的学习计划,其中
1990年《帕金斯法案II》创设了一个全国性项目——技术准备计划(Tech Prep Program),旨在促进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的衔接。这是一个四年的学习计划,其中前两年是高中的最后两年,后两年是高中后的教育与培训。这个四年的学习计划所涉及的课程在内容上是衔接的。
第四,注重实用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美国将职业视为一种生涯,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选择与发展。为此,美国开设了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指导的课程。有关职业生涯指导材料表明,美国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包括介绍工作世界的一般情况、具体职业的情况、职业选择及就业准备、推销自己的方法等内容。这些内容非常具体、详实、可操作性强。
四、法国:职业初探课程的设定
法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职业初探课程的设定方面。
2005年新学期,法国为初中四年级学生提供了每周3小时的职业初探选修课和每周6小时的职业初探单元。2009年开始,职业初探课程将成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职业初探课程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领域,为学生在毕业时做选择而奠定基础。
每周3小时的职业初探选修课,为四年级学生了解实际的专业世界、各种行业的信息以及所涉及的文凭证书而设置。这一课程的目标包括:1)了解飞行员、糕点师、网页制作者、护士等职业从业者的日常生活;2)了解一些机构,如大型或小型企业、管理机构和研究实验室等机构的组织工作;3)了解主要文凭证书(CAP、高中毕业文凭、BTS、大学研究文凭、工程师文凭等)、文凭准备的过程及地点(初始培训、学徒培训、继续培训)以及咨询机构(CIO、ONISEP等)的基本情况。法国提出了实施这一教学活动的具体建议:1)研究和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陈述有关报告;2)专业人员介绍工作经历,或中学生、大学生介绍学习经验;3)到企业、管理部门(公共机构、医疗机构等)、工厂、实验室进行参观、观察或实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行业的报告。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每周6小时的职业初探单元的大致内容和职业初探选修课程一样,只是时间更多在实地(企业、职业高中或学徒培训中心)学习,这个单元面向对今后的职业道路有初步想法的学生。
五、日本:“桥梁课程体系”和“地域综合科学科”
日本近年来也关注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这些改革表现在“桥梁课程体系”、“地域综合科学科设立”和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等方面。
(一)“桥梁课程体系”
日本的研究生院近年开设了专门职业学位课程,以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为对象,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与专业团体、行业协会进行沟通,联合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称为“桥梁课程体系”。
高等专修学校修满3年及满足其它一定条件,可以与普通高中毕业者享有同样的大学入学资格。专门学校修满4年课程及满足其它一定条件,可与大学毕业生享有同样的报考研究生院资格。专门学校学生,通过普通高中毕业认定考试的,已经在专门学校修满2年课程,总学时达到1700小时以上的,可以直接编入大学就学。
(二)“地域综合科学科”的设立
地域综合科学科并不是一个单个学科的名称,与以往内容限定在特殊领域的学科不同,它是灵活对应地域的多样化需求而成立的新型学科总称。地域综合科学科将成为今后短期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地域综合科学科不限定学科分野,由多种科目内容组成。目前,日本有很多短期大学都开设了综合科学科。如圣和园短期大学开设了职业开发综合学科,新岛学园短期大学开设了职业设计学科,东京经营短期大学开设了经营综合学科,等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日本在学校内由专门教师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为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在对一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日本把指导这种规划的制定列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
六、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分析及对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启示
以上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虽然从形式上看有不同的外在表现,但其中有诸多相同的内涵。这些内涵反映了职业教育走向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规律,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启示意义。
(一)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分析
分析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日本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可以发现以上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内容有如下值得我们关注的走势:
第一,以职业行动任务或职业能力单元为逻辑而开发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如上所述,澳大利亚培训包主要由能力标准、评估指南和资格组成。培训包中的能力是指承担达到工作场所行为标准的具体任务和职责的能力。能力标准由一系列能力单元组成。每一能力单元描述具体工作功能或职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或角色。德国的学习领域是以该教育相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一个学习职业专业领域也是一个学习单元。以职业行动任务或职业能力单元为依据而开发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职业导向性:职业学习领域强调学习内容在职业活动中执行职业任务的功能,有助于学习者清楚学习的意义,从而有利于诱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第二,从学术课程内容与职业课程内,容相对隔离走向整合,从一门课内容与另一门课程内容相对隔离走向综合,从一阶段课程内容与另一阶段课程内容相对隔离走向衔接。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走势反映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的趋势,体现了构建人才成长的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使学习者有更顺畅的发展前景,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走势,分别体现在美国开展的学术课程与职教课程的整合、日本地域综合科学科的设立、澳大利亚不同层次的培训包的内容和日本的“桥梁课程体系”的设立等方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重视职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开设。职业指导帮助人们了解职业、了解自身的条件,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并获取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职业指导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如,法国规定2009年起法国职业初探课程将成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日本在学校内由专门教师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并将为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列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关注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建设,使得美国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内容非常具体、详实、可操作性强,等等。
(二)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对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启示
我国依据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对企业、职业学校学生和职教机构调查明确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有关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但这种改革还有需要完善的方面。以上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具有如下启示。
首先,在高中教育前和高等教育前的阶段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具有指导人们选择不同种类教育和与不同种类职业相对应的专业教育的功能。学生在初中后如何比较合理地选择普通高中还是中职学校,高中后如何合理地选择学术性大学还是高等职业院校,选择何种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不同种类学校以及不同种类专业的了解。我国在中职学校开设的德育课包括了职业指导内容,但在高中阶段教育前,还没有开设职业指导课程。
其次,将基础文化课程与职教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或依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改革基础文化课程内容。由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性质不同,同一层级普教机构与职教机构文化课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在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依据职业学校专业的要求而对其文化课内容进行改革,使文化课内容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再次,开发相同专业的中高职的衔接课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相互衔接的职教课程能够使职教体系内的学习者便利、顺畅地进入教育体系,并高效地学习。为此,建议我国中高职管理部门及中高职教学机构的有关专家、职教专家与行业专家共同工作,开发相互衔接的职教课程。
第四,以完成职业任务为依据,选择职教课程内容,以职业任务为逻辑依据,对职教课程内容进行排序。这种职教课程的改革,要求对职教专业对应的职业进行职业分析,明确职业的主要任务。以完成一个职业任务为课程的一个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一个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这一单元的内容。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在结构上一般分为基本模块、选用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基本模块课程的内容不是以职业活动需要完成的任务为内容选择和排序的依据,学科化特征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原因和意义。而以上几国在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上按照职业任务来分析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按职业任务的活动顺序来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排序的做法为我国职教内容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作为教学的主要要素之一,教学内容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职业教育也是如此。以上国家进行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还在持续,我们应该对此开展持续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清晰其走势,从而有助于清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瑛,刘育锋.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向及亮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3月11日.
[2]刘育锋.从澳大利亚培训包看我国职教课程改革.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年13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4]Depart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raining,Australian Government,“Training Package Development Handbook”,October 2005.
[5]Steven R.Aragon et a1. (2004),ANALYSIS OF THE NTEGRATION OF SKILL STANDARDS INT0 COMMUNITY COLLEGE CURRICULUM,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ree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6]Ivan Charner(1996).Study of School—to—work Initiatives.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7]教育部2007年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部分国家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有关研究成果.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