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看我国高职秘书教育机制

2017-10-04 02:0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从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看我国高职秘书教育机制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职业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达国家,秘
 摘要:职业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达国家,秘书工作呈现出现代意义的职业化特征。20世纪40年代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这种集约化、规模化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使处于协调、辅助地位的秘书工作的作用不断强化,而社会对秘书人员的大量需求,又使秘书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与此同时,西方的秘书教育机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这为起步较晚的我国秘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新秘书教育机制提供了有力依据。办文通过对中西方秘书教育机制的比较,结合作者主持的相关课题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秘书教育机制创新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秘书教育;比较;机制;创新
 
    一、引言
    21世纪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的秘书工作及秘书教育,既意味着挑战,也意味着机遇。世界经济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各国经济力量的竞争加剧,也意味着管理水平和民族文化精神的竞争加剧。西方发达国家在秘书工作、秘书教育上已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秘书教育培训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秘书职业教育的培训体制和模式,这些既存在着有和我国秘书教育的某些相似性,也有与我国秘书教育观点、体制、内容、方法及手段上的相异性。这为起步较晚的我国秘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中国秘书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秘书教育的沟通与交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加深对秘书教育国际化、职业化发展趋势的认识,是加快我国的秘书教育得到更健康、更迅速的发展的重要课题。[1]
    由于各国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中西方在秘书教育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考核测评内容和组织形式以及秘书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在中西方秘书教育体系中存在这较大的差异和互补。当然要构建我国新时期秘书教育机制就必须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借鉴并发展发达国家的秘书教育机制优势,开展高职秘书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中西方秘书教育特点比较
    (一)中西方各国对秘书社会角色的认识差异。
    在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一提到秘书,自然联想到党政机关行政领域中的秘书或干部,而且一般认为党政机关秘书岗位是领导干部的培训基地。普遍认为:秘书是未来的领导、社会精英,应该政治思想觉悟高,文化基础知识扎实,能撰写文件材料,政策理论水平高,懂经济、懂管理、懂外语、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公关能力等等。因此,在秘书教育的目标定位上也必然会有复合型、通用型、实用型、一专多能等多元化特征的体现。在课程设置内容上,传统的学历教育观念比较注重学科体系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所以在秘书教育专业知识结构的构成上,既强调政治理论知识,也注重学科理论知识,呈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学科化特征;考试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管理、写作、计算机操作知识、各类文化教育理论等各方面知识理论等,表现出了明显的综合性。
    西方各国对秘书教育的认识与我国不同,认为当秘书与培养领导者、管理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现代秘书是一个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收的庞大的职业群体,既然是职业群体就必然有其特有的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做支撑。基于这样的认识,西方各国在秘书教育的课程设置上都比较注重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另外,各国对秘书教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其职业特征特殊性的认识上,而且他们还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秘书职业将会成为一个遍布于世界各国各个地区和领域的极其庞大的职业群体,所以在秘书教育的日标定位上不仅针对性较强,而且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加大了辐射面。在课程设置、考核测评内容上突出了职业特点,并把视野拓展延伸到了国际社会人才市场,考核测评组织形式也表现出突出的社会化特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秘书教育能力目标的定位分析
    我国秘书教育目标定位内涵比较丰富,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中国现代秘书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孕育催生的结果。1980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秘书专业,随后江汉大学、武汉大学等120多所高校也先后开办了秘书专业。当时的秘书教育目标定位侧重于培养党政机关行政秘书,国家承认秘书教育为大专学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新的社会行业和部门不断产生,对行收秘书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加,秘书教育最初确定的为党政机关培养行政秘书的目标定位己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秘书人才的需求。于是,秘书教育界又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秘书人才的新的秘书教育培养目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市场愈加开放,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国外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国内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社会组织部门在融入世界经济环境和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同时,对秘书人才质量又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不仅要求秘书是具有写作能力的“笔杆子”、“秀才”,而且要懂外语、会开车、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创新能力、公关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提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多种能力的能够满足秘书工作岗位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通用型、实用型秘书人才。
    西方各国秘书教育的目标定位针对性较强,辐射面较宽。法国秘书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全力培养从秘书做起的管理国家的人”。这一目标的提出是针对当时法国积重难返的行政机构保守、迂腐,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气氛严重的弊端,为建立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新道德、新秩序而制定的教育目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德国秘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通用型欧洲秘书小姐。这一目标的制定主要是针对高中毕业和文科毕业的女学生,许多大学附设有“欧洲秘书培训班”,一般学制为一年至一年半,主要进行秘书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德国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在维护欧共体各国既得利益的同时谋求德国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发展。
    瑞士维也纳的欧洲女秘书高等专科学院培养的欧洲秘书小姐精通德、英、法、西班牙等四种语言和打字、速记、听写记录等秘书职业技能,通过DSV(德国女秘书协会)和IHK(国际商业通信组织)的考试后,可以拿到用德、英、法下种文字填写的毕业文凭,有的在纽约的联合国组织任秘书,有的在巴黎、布鲁塞尔担任秘书、由被波恩的外交部派往世界各国。使德国培养的欧洲秘书小姐辐射到欧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地。
    美国的秘书教育分为高等院校秘书教育、高中秘书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学校秘书培训教育三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另外,美国还有三个全国性的秘书协会,即法律秘书协会、医药秘书协会和全国职业秘书协会。规模最大的是全国秘书协会,它成立于1942年,总部设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1981年4月改名为“国际职业秘书协会”,其会员辐射到南北美洲、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秘书团体。   
    英国的秘书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秘书人才。英国政府也比较重视职业教育,并于1991年发布《面向21世纪的教育和训练》白皮书,确立了以学术教育(A  Leve)、职业基础教育(GNVQ)、专门职业培训(NVQ)为基础的国家资格体系,并规定职业基础教育(GNVQ)和传统学术教育(A  Leve)具有同等地位。还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培训计划,确立了21个核心技能考核认证机构,秘书教育就属于这类体系。该体系与世界各国秘书人才市场需求相对接,辐射延伸到世界各地160多个国家,每年有600万学员参加教育培训和考试,其秘书教育的目标定位是面向世界培养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职业秘书人才,针对性强、辐射面广。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三)中西方秘书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中国秘书教育比较注重学科体系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的内容覆盖面宽、综合性强,学科化特点比较突出。一般认为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理论水平,以及一定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在机关行政领域从事秘书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期秘书专业一般都附设在中文系,比较注重政治文化素质的培养,其课程设置以文科为主,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块。公共基础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革命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英语;专业课主要有:秘书学、行政管理学、档案学、文书学、公文写作等;选修课主要有:书法、美学、社会学、法学概论等。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民营经济、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对行业秘书人才的需求,推动各高等院校陆续创办了涉外秘书、企业秘书、工商秘书、商务秘书、财经秘书等新的秘书专业教育,各专业秘书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课程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管理、文学艺术、人际交往等诸多力-面,课程设置覆盖面宽、综合性与理论性强,学科化特点比较突出。
    而西方各国秘书教育课程设置职业定向性特征比较突出,主要侧重职业技能和经济、法律类课程的设置。如“德国欧洲秘书培训中心”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语言,主要有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商贸语言、交际语言;第二部分为秘书职业技能课,主要有德文打字、英文打字、德文速记、英文速记、听写记录、德文和英文信函写作、文章摘要;第三部分为理论课,主要有国际经济学、国民经济理论、经济地理、法律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其职业定向是欧共体各国的通用型秘书,所以课程设置偏重于强化英、法、德等欧共体各国的语言和打字、速记等秘书职业技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美国秘书教育的一般公共课为:打字、速记、阅读与写作、办公室工作程序、计算机应用、秘书会计学、健康生活原则、体育。专业课程则根据不同秘书的职业分类特征,确定不同的专业课程。如行政秘书的专业课主要是商业数学、企业法、行政秘书听写和记录、行政秘书准则、演讲基础;法律秘书的专业课主要是企业法、美国政府法律专门术语、法律秘书听写和记录、法院及法律事务程序、州法院法律条例;医学秘书的专业课主要是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医药法、医学专门术语等。体现出不同领域秘书的不同知识结构特点。
    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制定的秘书职业教育培训课程设置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由文字处理、沟通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管理、速记、信息与沟通技术、客户服务、人际商务技巧、组织会议和活动八个模块组成,其课程设置内容是针对国际市场商务活动需要设计的,与国际秘书业务接轨,秘书工作程序,商务文件格式以及公共社交礼仪都是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设计的,课程设置的职业定向性特征也非常突出。
    (四)中西方秘书职业技能考核内容的比较分析
    从我国秘书教育培训的考核内容来看,高等院校秘书专业和教育部组织实施的秘书专业自学考试都比较注重学科体系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学科化特征比较突出,侧重于学科理论的考核。1998年6月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考核内容覆盖面较宽、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文书基础、办公自动化、法律与法规、速记基础、企业管理基础、商务沟通、办公室事务管理、会议与商务活动、信息与档案、常用事务文书撰写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理论、信息知识、文书写作、财会统计、金融税务、商务活动和公关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西方各国秘书教育考核内容与组织形式和我国有所不同,考核内容的职业化特点较强,考核组织形式的社会化特征比较突出。德国“欧洲秘书培训中心”的秘书教育考核内容,比较偏重于教学计划中的职业技能课,如打字、速记、笔译、听写记录等职业技能,而且每项技能都有明确具体的量化测评指标,如打字最低标准是  200-220键分钟;速记120词汇分钟;英语口述同步打字每分钟不低于150键,而秘书理论课则不作为考核重点;另外,设在瑞士维也纳的“欧洲女秘书高等专科学院”的学生要通过DSV(德国女秘书协会)和IHK(国际商业通信组织)的考试,德文打字要求达到280/分,英文打字240/分,德文速记150/分,英文速记120/分,另外还要考核英语、法语、商贸语言、交际语言、德文和英文信函写作等秘书职业知识能力,考核内容的职业特征突出,量化标准具体明确。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