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课程实施与开发的引领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中流砥柱,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不仅要具有课程实施与开发的能力,而且要成为其他教师实施与开发的引领者。一般来说,教师对课程的实施与开发是指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实施与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当前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从忠实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生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时刻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生活领域的各种有意义的背景,并以此去改造“给定的知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则要“完成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到‘指导者’、从‘独奏者’到‘协奏者’、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等方面的角色转换”, [13]成为名副其实的课程开发者,进而引领他者进行课程开发。
(三)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
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领导理念的最终诉求,教师在课程领导共同体内较多、较直接地面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课程领导者就必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事务,成为这两方面的促进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具体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4]实际上,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从教师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观来看,教师主动参与及教师间的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教师的课程领导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与需求起到催化的作用,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提升。
(四)同侪教师的帮助者
教师在教师群体中承担课程领导任务,首要的是成为同侪教师的帮助者。同侪教师是指与自己有相同旨趣与教育信仰的教师,如共同关心、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与发展,可以是同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教师,也可以是不同学科或学习领域的教师,可以是同辈,也可以是不同年龄者。对同侪教师的帮助主要表现为教学良师、心灵导师、知识管理者、同伴互导等。
(五)学习共同体的营造者
教师课程领导是基于分享与邀请,不是指派,也不是规定。“教师课程领导者最重要的不是在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而是陪伴教师,与教师一起讨论‘我们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给予支持,进而让每一位教师变得很强,能肩负责任,有自信’;同时也很‘柔软’,能倾听别人,能感同身受,能观察学生的转变,发现别人的好,相互学习”。 [9]也就是教师课程领导者要善于营造学习、合作、相互信任的组织气氛,与教师们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聚焦于成员间的承诺、责任与义务,依靠共同的规范、价值观、专业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成员间自然而然的依存性生活于学校中。
三、教师课程领导的任务
教师课程领导角色可以转化为相应的任务。任务是角色的具体化、明确化,通过执行具体的任务,使角色的扮演更加清晰和实在。通过任务的分解,才能使期望的角色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师在课程领导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以上五种角色,教师应承担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任务。
(一)通过各种途径,自觉生成鲜明的课程意识
首先,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培训,切实转变课程观,适应新课程,确立整合的、生成性的、实践性的课程观。其次,通过个人日常生活与行为的哲学反思,通过与他人的对话,通过叙述与分享自己的实务经验与生活故事,来提升教师的课程批判意识。如“正在课程改革实验区兴起的‘教师讲自己的教育故事’等活动,就是教师开展的一种自我反思活动”, [15]也是课程批判意识的一种生成方式。再者,运用新课程理念到教学实践,多维度地考察现行教材、学校与社区资源,以此为基础挖掘或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文本的或非文本的)。
(二)在实施与开发课程过程中,引领其他教师成为课程开发与创造者
教师课程领导者寻找机会发现与其他教师间的专业共识,利用专业知能,委任一个工作给其他教师,并鼓励、带领、陪伴教师参与学校的课程实施与开发工作。在实施与开发过程中,了解教师的需求,安排相应的课程开发与专业成长活动,与教师教学经验连结,改进教学实务,从中提供咨询与指导,引导教师独立开展课程发展事务。
(三)实施有效教学与发展性学习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用教材教,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创建安全的、支持性的、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实践、实验与讨论等机会,协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在课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开展发展性学习评价,通过知道、观测、解释学生的学习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以评价促进学习,让学习来修订评价,使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四)开展实质性工作,协助同侪教师更好地处理课程事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课程领导者作为其他教师的教学良师,应示范教学,深入课堂观察同侪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组织讨论,协助解决教学问题。作为其他教师的心灵伙伴,与其交流、对话,协助解决或处理出现的问题、冲突及危机。作为知识管理者,通过博客或网络信息平台向其他教师提供自己知识管理的具体做法,如教育日志、个人知识档案袋等,协助同侪教师做好个人的知识管理。此外,还应与同伴(主要指与自己同属一个学科且经历相当的同事)结成伙伴关系,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分享彼此经验,来改进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与其他教师一起创造学习共同体
要营造学习、合作与相互信任的共同体氛围,教师课程领导者要与其他教师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为其他教师提供各种机会,营造良好的物理与心理环境,让教师有安全感,提供实质的协助,使各项课程与教学的行动得以持续。与其他教师共建一个微型的学习共同体,共享问题的解决、支持与决策,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教师课程领导者同其他教师交流与对话,了解班级内学生学习情况,讨论教学如何因应并和其他教师共同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以真实了解并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上述这些角色与任务,只不过是一种分析框架,并非强调全部做到才是“好的”教师课程领导者,我们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些思考与可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东辉,施莉.课程领导理念探微[J].教师教育研究,2006,(2):61—65.
[2]张华.道德的课程改革与民主的课程领导[J].全球教育展望,2006,(4):7—12.
[3]Connelly F M,Clandinin D J.Teachers as Curriculum Planners:Narratives of Experience[M].Columbia:Teachers College,1988.
[4]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4A):1—7.
[5]骆玲芳,崔允漷.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Bradley L H.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睭all,1985.
[7]高新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任务与角色探析[M].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学报,2002,(33):113—128.
[8]Allan A.Glatthorn.校长的课程领导[M]. 单文经,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陈美如.教师专业的展现与深化:教师课程领导之为何?如何?与限制[J].教育研究月刊,2004,(10):1932.
[10]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在小学增设一个教师职位负责为期五年的课程发展领导工作:2003/2004学年的安排[Z](教育统筹局通告第9/2003).香港:教育统筹局,2003.
[11]甄晓兰.教师的课程意识与教学实践[J].教育研究集刊,2003,(1):63—93.
[12]Shulman,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1):1—22.
[1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5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15]郭元祥.教师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33—3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