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阶段与特点(1)(2)

2017-10-04 04:30
导读:3.策略运用。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所学习的策略,必须提供练习这些策略的机会,才能深刻体验到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这才可能真正学会这些策略。在策略

3.策略运用。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所学习的策略,必须提供练习这些策略的机会,才能深刻体验到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这才可能真正学会这些策略。在策略的运用阶段,教师应设计或精选能运用该策略的典型习题,呈现的材料应尽可能丰富化、多样化,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进行尝试。通过本阶段的练习,使学生能切实掌握并运用于日常的学习中。

4.策略反思。策略反思是策略教学的必不可少阶段。包括策略运用过程的回顾、策略运用的关键地方、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评价(激发运用策略的积极情感体验)、策略的迁移(即还可运用的类似地方)。

上述不同的教学阶段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八阶段论强调了策略的准备及如何准备,五阶段论比较完整,包含了准备、实施和扩展整个过程,四阶段论则突出了策略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

三、学习策略课堂教学的特点

策略教学不同于知识教学,其能否有效取决于策略的选择、策略的教学要素、策略的教学展示及策略教学的有效性条件诸方面。

(一)应教哪些策略

学习策略如同知识一样是难以穷尽的,学习策略的教学首先应考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该教那些策略,这涉及策略的选择问题。根据已有研究,策略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使用最普遍的策略;2.最有效的策略;3.容易学的策略。

(二)学习策略的教学要素

怎样教才能使策略教学有效?这涉及策略的教学要素。布朗等(Brown,A.L.,Campion,S.C.& Day,J.D.,Brown,A.L.& Palincsar,A.S.)认为策略教学应包括三要素:一是学习策略;二是自我执行与监控策略的使用;三是了解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的范围。[3,4]我们在承担的国家教育部“九五”课题《中小学学科学习策略研究》中则总结出策略教学的四要素:1.给策略命名,命名要尽可能简短、新颖(如手舞足蹈背诵策略、剪剪贴贴记日记策略),并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说明策略的实质;2.说明怎样做,即具体展示策略的实施步骤;3.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知道所以然,明确这样做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以防止机械套用;4.讲清什么条件下这样做,使学生能迅速、适时、恰当地选择符合当前任务的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展示

1.策略教学应具体化

要使学生顺利掌握策略,策略教学应具体化,分阶段进行。例如教学凑整百的简算策略时,展示“275+299=?”例题,策略剖析分四步进行:(1)观察:首先观察数字特征,哪个数接近整百;(2)凑整:把接近整百的数299凑成300;(3)计算:300+275=575;(4)纠正假设:由于把299看成300计算,多加了1要减1,从而才得到正确答案。依次连贯的“看、分、算、纠”四步使学生有轨迹可依,能比较容易地一步一步掌握所教策略。

2.策略教学需外显化

许多学习策略是内隐的,不是靠眼睛能观察到的。所以教师须尽量把学习策略外显化,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体验到。比如“全脑阅读策略”的教学,其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右脑,与左脑配合参与阅读活动,以提高阅读的效果。那么怎样才算右脑活动?如何调动右脑活动?这些过程是看不到的。因此,必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或对学生的具体启发,使学生产生体验才能领会。如在通过“小鞋匠”一文教学“全脑阅读策略”时,师问:通过第一段话,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小鞋匠在焦急地等一个人。实际上,这时学生的右脑并没有真正地活动起来,仍然只是左脑对文字的理解结果,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学生,你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瘦的、胖的?是高的还是矮的?如果想象的是瘦的,是怎样的瘦(脸是尖的,还是颧骨凸出的)?又如是怎样体现小鞋匠的焦急?眼神(左顾右盼)、姿势(坐立不安)是怎样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步步提问,才会逐渐激活学生的右脑,形成一副完整的图形画面。再如学习“天线”一文,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该文的学习,看到了什么样的天线?甲学生答“看到了一根长长天线”,而乙学生则答“看到了在风雨中一根细细的、亮亮的、高高的、左右摇晃的天线”,乙学生呈现的是一副有色、有形、有动感的丰富画面,显然是右脑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这时,教师立即反馈到:“你的右脑真正激活了!你看到的是一幅丰富的画面,独有的天线”,使学生进一步实际体会到什么是右脑的激活,将内部思维活动外显出来,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3.策略教学要加强主体体验

学习策略教学中的主体体验是指通过尝试、应用而获得的关于具体策略的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内心认同,它是沟通学习策略与问题情境的中介桥梁,是主体能动性的体现。[5]再高效的学习策略,缺少了主体体验也难以内化到主体认知结构中成为具有个人价值意味的智慧能力。

但由于主体体验具有内隐性,难以观察、检测,导致了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它在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的存在。教师往往只重视策略本身的讲解,而缺乏对主体情感的激发。学生缺乏主体体验,学习策略的学习就会停留在简单的尝试、演练甚至机械学习阶段,难以向应用、迁移和新策略生成等高级阶段推进,因而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

主体体验应该包括学与教两个方面。从教的方面来说,教师如果缺乏主体体验,就难以领会到策略所包含的思维活动、程序与价值,更难以把策略内蕴展开、外显,使之形象化、情境化,感染学生,使学习者身临其境,生动地感知、吸收、内化。如讲“全脑阅读”策略,教师自己的右脑如果都不能启动起来,学生的右脑怎么可以充分调动;从学生来讲,缺乏主体体验,就难以把外部的指导转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如“影视语言运用策略”的教学,通过具体、生动的影视画面说明不同的影视语言,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影视语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影视语言在文章中的妙用,感受到影视语言在阅读与写作中的感染力与魅力,激发学生产生一种运用的欲望和冲动,这样外部的教学就能顺利地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运用。

(四)策略教学的有效性条件

策略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策略研究关注的问题。要保证策略教学有效,以下条件不可缺少。

1.突出条件化知识

所谓条件化知识,是指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围。策略的使用不是万能的,总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如在教学“整十、整百凑整简算策略”中,其条件化知识是:式题有接近整十的数运用“整十凑整策略”;有接近整百的数,运用“整百凑整策略”。否则,学生就会出现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凑而达不到简算的目的。又如在教学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移动策略”中,平行移动的条件化知识是图形平行排列,旋转运动的条件化知识是图形一点相连,翻转运动的条件化知识是图形间有对称轴。学生掌握了条件化知识,才能在众多的策略中迅速、正确地选择合适的策略。因此,突出条件化知识是策略教学的重要一环。

2.防止应用性缺陷

研究表明,在策略上,学生存在两种缺陷:一是学生缺乏策略,无策略可用;二是应用性缺陷,即学生已具备相应的策略,但不能应用或错误运用。

根据我们关于策略教学的系列实验表明,出现应用性缺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策略巩固程度不高。策略的学习与知识的学习是一致的,只知道怎样做、如何做还不够,还必须通过足够的练习才能熟练巩固,只有巩固了的内容才能正确运用。

(2)主体策略运用意识不强。由于主体未真正体会到策略的有效性,虽有策略,但却缺乏策略运用的意识与愿望,一旦缺乏外界的提示与引导就难以自觉运用。

(3)主体体验匮乏。主体在学习策略时,缺乏情感的激发与参与,未产生运用的欲望与动机,这样获得的策略可能只是当时有效而难以持久,从而导致运用性缺陷的产生。

(4)缺乏条件化知识。缺乏条件化的知识,就会导致个体不知道在何时、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一个策略。因此,为防止运用性缺陷,在策略的教学中,尤其是理科内容的策略性教学,要特别注意突出条件化知识的教学。

关于策略教学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策略的选择问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策略教学的迁移问题等都急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验。

参考文献:

[1]Oxford R 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

[2]Chamot A U,Barnhardt S,EL\|Dinary P B,Robbins J.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andbook[M].White Plains,NY: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9.

[3]Brown A L,Campion J C, Day J D.Learning to Learn:On Training Students to Learn:On Training Students to Learn from Texts[J].Education Researcher,1981,10(2):14-20.

[4]Brown A L,Palincsar A S.Inducing Strategic Leaning from Texts by Means of Informed,Self-control Training[J].Topics in Learning & Learning Disabilities,1982,(2):1-17.

[5]田良臣,刘电芝.试论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体验[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4):35—3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