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1)(2)

2017-10-06 01:06
导读: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即将启动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即将启动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在全国将确定420多个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与1200多个企事业单位合作,2003- 2007年共输送毕业生607人,共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200万人次。参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依托职业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与职业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并要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企事业单位有责任为合作院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应接受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行业与企业要支持相关职业院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建立主要由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技术院校要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根据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要把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四、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促进文化基础教育功能化
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不同于现行普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有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功能,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教育的合理定位可以用“必需”和“够用”来概括。职业院校要按照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片面追求对口升学考试的做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要支持职业院校根据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必要的调整,要避免简单地组织和安排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和质量评价。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时,要按培养职业教育特点的要求确定考试科目和考试标准,要有利于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完成培养与训练目标,防止把职业教育办成应试教育。

    五、适应行业企业劳动组织和技术发展需要,促进专业教育实际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是对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本质特点的准确描述。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在课程开发中,既可将原有若干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也可以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项目。

    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1SCED:1997)》中把“教育”定义为:引发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而把“学习”定义为:任何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长进。④这对理解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对认识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地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尊重。传统教育观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

大学排名


    国际上先进的“行动导向”的模式为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⑤职业院校要努力创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学生应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定具体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使其经历从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对教师而言,必须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等,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尽可能成为职业实践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普遍的和特殊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照本宜科。对学生而言,要积极、主动地投身教学过程,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工作等活动来体验学习。

    七、促进质量评价社会化,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满足需要。应按照有利于满足就业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利于办出专业特色的原则,完善对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要把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依据。在学历教育考核中,要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习评价。
    科学的职业资格标准是重要的社会化质量评价标准,职业教育要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精神,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可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其他证书,在有条件的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建立学分转换等相应的机制,把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的相关要求结合起来。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

    八、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扩大基层管理权限
    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中指出:“对一个组织来说顾客是最重要的人;那些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位居其次;而管理部门则是为那些为顾客服务的人服务的。⑥职业院校向顾客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服务,而政府管理部门则应为职业院校提供服务,这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管理现状明显滞后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003年暑期,笔者分别利用参加一个直辖市和一个行业职业院校负责人研讨会(培训班)的机会,对与会的职业院校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当问及“职业院校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问题时,答案中排列第一位的是:“政府管理部门思想陈旧,对学校限制多,支持少,学校缺乏自主权。”这说明,体制问题特别是管理体制问题已成为限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都要按照改进公共治理结构、规范行政许可的要求,增强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力戒为管理而管理、为收费而管理的做法。要减少全国性整齐划一的政策或方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机构和人员的手中,特别要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院校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就不要干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能做好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就不要干涉。职业教育的顾客和服务对象对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职业教育服务同样应该多样化,并具有灵活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相对微观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方面,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全国大多数省市选择职业学校开展了实行学分制试点工作,共有数百所职业学校推行了学分制,取得初步成效。教育部将在总结前一段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推进学分制工作的意见和办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支持职业院校推行学分制等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制度,支持职业院校针对生源状况和工作实际需要,实行分层教学、分专业方向教学和分阶段教育,适应就业实际需要,把职业院校办成灵活地、适时地提供多样化教育和培训服务的“超市”。

[注  释]
①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② 王湛.大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R].2003.
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A].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④ 联合国教科丈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1997)[A].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⑤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⑥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