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教育教材的区域性与适应性(1)(2)
2017-10-06 01:56
导读: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和适应性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也必须体现区域性和适应性特点。职业教育教材的区域性特点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主动服务于
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和适应性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也必须体现区域性和适应性特点。职业教育教材的区域性特点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编写教材。职业教育教材的区域性,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教材实现多样化。
职业教育教材的适应性应从两方面认识.即适合与适用。适合是指职业教育教材必须适合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发展水平,学生实际是教材建设最重要的背景和最基本的现实。美国著名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中,把教材作为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教材的展开顺序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他认为教材的组织不能只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也要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这就要求不仅以学科知识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心理学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适用是职业教育教材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教材尤其是专业课教材必须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职业教育教材应实现与科技市场接轨,把握科技新动态.将最新科技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同时要注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开始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的现实。职业教育教材一方面应有行业特色,以适应行业、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对一线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根据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一线现场从事技术工作的实际,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能够切合实际.即取材恰当,适用性较强。
三、职业教育教材如何体现区域性与适应性
1.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教材观
科学的职业教育教材观应该是开放式的教材观,它坚持面向学生、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社会,教材设计和编写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能动地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学生就业和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科学的职业教育教材观要求教材克服学科本位论,放弃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要从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职业教育教材,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要树立正确客观的教材内容观,教材内容必须是能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选择对学生继续学习能力有帮助的内容,要与现代社会、科技、职业发展紧密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痼疾,突出体现服务于发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功能。
2.职业教育教材要准确定位
首先要正确定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普通教育,培养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
第二,要正确定位职业教育教材内容,教材应服务一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尽可能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编写时注意与职业基础内容的衔接,突出以职业性内容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理论知识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编写;二是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人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充分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新颖性和直观性。
第三,要准确定位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品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高中学生、高职学校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虽然都处于相同的教育阶段,身心发展有共性的规律,但他们的学习经历、学习品质、所处环境和学习目标存在着明显差异,职业学校学生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编写教材应注意研究这种特殊的规律性.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确定教材的理论深度。
最后,要准确定位教材的适用的区域。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科技和基础教育水平差距大,职业教育教材在不同地域应有不同的定位。那种不顾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教材全国统一的做法,即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行的。
3.职业教育教材要实现多样化
职业教育教材的适应性和区域性特点要求实现职业教育教材的多样化。教材的多样化,就是要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出版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教材,教材还要体现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培养对象和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个性,提倡“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
教材的多样化可以很好的解决教材的区域性问题。要使同一专业、同一课程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都有相适应的教材,只能通过教材多样化来解决。应鼓励地区性教材、校本教材和乡土教材的建设。校本教材是实现教材多样化的重要渠道,各职业院校要加大校本教材的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专业实践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校本教材建设。校本教材应力求反应本校的优势和办学特色,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是解决专业实践课短缺和质量低劣的根本办法,同时高水平的校本教材能够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教材的区域性和适应性。
教材的多样化要求建立多元化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机制。近年来,教材编写和出版的竞争机制日益形成,但还未形成教材的甄别与选拔机制,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要逐步形成在教材评价中的多样性和开放式评价的方法,多听取职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改变过多依靠专家评价的做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多元化评价的体系。
教材形式也需要多样化,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知识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教材中应尽可能安排简洁直观的插图和简单易行的实验.尽可能多地编人实例、案例等。必须形成有利于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的立体化的教材体系.立体化教材是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 CAI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统称。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将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媒体和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立体化教材,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既可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优秀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又可切实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4.开放灵活地使用教材
职业学校教师缺少根据培养目标变革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形成了对统编教材很强的依赖心理,长此以往,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将教材神圣化、绝对化、权威化,产生抹不掉的学科中心“情结”,强调学科的系统性,看不到学校培养的总体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各职业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教材的使用方式和方法,科学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及教学特点,研究教材功能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需要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及时补充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R],2003年6月.
[2]杜育红.教育发展平衡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彭世华.发展区域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4]刘荣才,周丽.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与教材建设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9期.
[5]张乃新.深化高职教学改革依托行业加强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31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