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教育教材的区域性与适应性(1)
2017-10-06 01:5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职业教育教材的区域性与适应性(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从不同评价主体对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的差
摘 要:从不同评价主体对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的差异出发,分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差异产生的原因;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必须体现区域性与适应性,职业教育教材应从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教材观、职业教育教材准确定位、职业教育教材多样化和开放灵活地使用教材四个方面体现区域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区域性;适应性
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教育对象、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目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从不同评价主体对职业教育教材的评价差异出发,对职业教育教材的适应性与区域性进行讨论。
一、对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差异
天津大学刘春生教授带领《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对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现状,作了大规模科学、可靠的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对于目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的评价,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1.不同地区的教师对教材评价的差异
调查数据表明,教师所处地域不同对教材评价存在差异,而且主要表现在对教材难度的评价上,图1体现了不同地区教师对教材难度的评价差异。
2.不同地区的学生对教材评价的差异
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差异也主要集中在对教材难度的评价上,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学生认为教材太难的比例明显偏高。
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教材评价的差异同样体现在对教材难度的评价上,认为文化课教材太难所占比例,一、二、三、四年级分别为:14.49%、10.34%、6.00%、5.16%,年级越低,比例越高;认为文化课教材偏易所占比例则正好相反,一、二、三、四年级分别为:0%、 6.21%、8.63%、14.90%。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材难度评价,结果与文化课基本一致.评价太难的比例一年级最高,认为偏易的比例一年级最低。
4.教师对不同课程类型教材质量评价的差异
从下表可以看出,有65.02%的教师认为文化课教材质量最高,有80.66%的教师认为专业实践课的教材质量最差。
通过对上述差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对职业教育教材的评价存在高度正相关性,中东部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对教材难度的评价差异不大,西部地区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教材偏难的比例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教材难度评价差异较大.而且按一、二、三、四年级呈现递变规律,年级越低认为教材偏难的比例越高,年级越高认为教材偏易的比例越高。
教师对不同类型课程教材质量的评价差异较显著,教材质量由。高到低按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顺序排列。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众多的区域教育研究成果表明,教育发展水平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区域整体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大部分职业教育教材没有体现区域性差别,甚至出现了一种教材统一大半个中国的现象.客观上造成了西部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对教材评价偏难的比例偏高。近年来,由于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普高热随之出现,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年级越低,基础越差,而职业教育教材没有相应的变化,使得学生年级越低认为教材越难。在各种教育类型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最紧密,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和转型期,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教材必须及时跟上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教材没有很好的适应这种变化,其内容和形式较为陈旧,这必然导致师生对专业课教材质量的评价结果较差。
二、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必须体现区域性与适应性
深入分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差异产生的原因,我们会发现,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客观实际;职业教育教材没有体现区域特色,脱离了部分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