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弹性学制下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1)(2)
2017-10-06 02:54
导读:(三)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学生成才开辟多种渠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学
(三)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学生成才开辟多种渠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学业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通过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发展某些技术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学分制、弹性学制下的教材内容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来选取。它应当是能够被学生同化的、成为他们自身一部分的东西。所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
另外,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考虑一种教材内容可以同时实现多种教育目标;一是考虑为实现某一教育目标需要有多种教学内容的整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而且也保证了教材的完整性。
三、职业教育教材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教材组织的顺序原则
作为学习工具和资源的教材,其组织顺序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纵向维度,另一个是横向维度。所谓纵向维度,是指将全部的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来编排。关于这一点,无论是17世纪现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J.A. Comenius),还是当代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M.Gogne)都认为,人类学习的复杂性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规律。对职业教育而言,由于职业要求的复杂性,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备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固定学年制还是弹性学习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制,都应当遵循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基本顺序。也就是说,纵向组织原则应作为职业教育教材编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所谓横向维度,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型转变,这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构建综合化课程。教材的编制要拓展知识的广度,扩大知识的覆盖面,这就是教材编制的横向维度。在横向维度中,关键是要摆脱传统的学科式结构,在学分制、弹性学制下,每一门课程中,特别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所包含的信息量增大,如果再以学科形式来呈现知识技能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教材编制的指导思想,对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是对这个专门化方向所覆盖的学科知识、技能的全方位的融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编排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其一是教学内容的主辅关系。整合后的教材内容虽然涉及面广泛,但必须有突出的核心内容,否则就成了蜻蜓点水,学生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其二是不同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各个部分的内容之间相互补充,彼此兼顾,从而保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和谐发展。
(二)教材编制的科学性原则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从教材到教师再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更是师生、教材、各种教学环境条件之间的多向互动过程。因此,教材的编写要避免成为多种学科的汇总,而应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科自身的结构和规律来编写。实践表明,只有当教材编写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科的逻辑顺序达到和谐统一,这样的教材才是科学合理的教材。这是由于一方面作为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学科本身的体系,学科体系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通过学习科学的体系,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过程,而且每门学科各个部分内容之间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一门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另一方面,教材是为学生学习而编制的,如果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难以接受,教材的科学性也就无从谈起。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职业教育虽然不同于普通教育,但是职业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写也必须遵循上述逻辑顺序才具有科学性。以职业教育的专业技能教材为例,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专业技能的形成遵循八个步骤:感知——理解——识记——示范——模仿——协调——自动——综合。依照这个规律,我们便可以找出职业教育教材编制的逻辑顺序:首先,明确专业技能所包含的各个技能点,技能点的安排顺序遵循纵向组织原则,先简后繁,循序渐进;其次,呈现各个技能点之间的联系;第三,将有相互关联的技能点整合起来形成大类技术;最后,将单项技术扩展为多项技术,加以综合化应用,从而实现创造能力培养的目的。在编制教材过程中,必须将以上技能的展开顺序与学生的心理认知顺序结合起来,组成不同的模块,最终编制出高质量的教材。
[参考文献]
[1]启泉等.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杨德广等.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4]张家祥等.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施良方.课程理论一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杜,1999.
[6]高等教育出版杜教材发展研究所课题组.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与教材改革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