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栽体。高职教材的编写,更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职教材建设应在分析现有教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理清教材建设基本思路,根据高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顺应高职教材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教材建设体制与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原则;问题;机制
一、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符合高职特色的“对口”教材
目前的高职教材,其来源一是借用本科同类教材,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而成;二是应用中专教材或是在其基础上增添内容;三是由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四是由个别专业的一些教师自行编写。这些教材仅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据上海市教委调查,当前符合高职特点的教材奇缺,专门的高职教材不到20%。
(二)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教材内容存在不足
由于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科学的课程理论的支持,编写的高职教材难免出现体系不明、内容交叉或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三)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高新技术发展需要
传统教材的编写往往周期较长,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新材料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这与高职专业设置紧密联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要求不相适应。
(四)教学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运用不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高职院校在改编或自编专业课程教材时,大都比较注重实践操作的讲解指导。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教材编写还没有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羁绊,尚未形成特有的内容结构体系,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
(五)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践教材严重不足
现用教材无论是权威性推荐教材还是自编教材,都是供教师上课讲授使用的。由于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分量极重,其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一般占总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虽有少量教材附有思考题,也只能供学生巩固课堂教学中学过的知识,缺乏实践训练。而且实践教学在各地差异较大,教学规范性不强,内容繁杂,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各院校目前对通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普遍不够重视,这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六)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沟通衔接
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例,该问题在《企业管理》教材中反复出现,《经济法》在讲述“公司法”时将其列为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材中也将其列为重点章节,《股份经济学》则作为专论等。在进行具体的专业课教学时,就会出现内容上的重复。因教师各自理解的深浅与角度的不同,导致一方面由于重复讲述,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
(七)同类教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1999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了《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组建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队伍,计划出版500种教材。出版后的教材覆盖高职高专教育的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而其他专业课程及辅助课程还没有涉及到。另外,当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教授时,其重点、难点的把握,课时的分配,教学计划内容的编制与执行,差别甚为明显。因此,围绕各种具体专业,制定统一的、全面的、规范性的教材建设标准迫在眉睫。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八)教材建设仍“以教师为主、以学校为主、以理论为主、以纸质材料为主”
目前实训教材编写力度不够,教材建设仍然是以学校的选择为依据、以方便教师授课为标准、以理论知识为主体、以单一纸质材料为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
(九)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即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新技术和基本技能,但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
二、构建和完善高职教材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高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思想性、科学性和方法论相统一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阐述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教材内容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概念说明、原理论证、公式推导必须正确,数据的引用和现象的描述都要有充分可靠的依据。
2.先进性和基础性相统一
教材内容不仅要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动态,而且要随着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注重用先进的科学观点和行业规范调整、组织教材,形成先进的教材结构。同时,要优化教材体系的总体结构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精选基础、核心的内容,不断研究解决科学技术知识的无限、高速增长与学校的教材内容相对稳定、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统一
为了培养既有大学程度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高职教材必须同时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既选编“必需、够用”的理论内容,又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两者可合可分,应视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而定。高职教材的理论内容虽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要防止断章取义、详略不当甚至杂乱无章、零散无序等问题。
4.综合性和针对性相统一
一方面,现代社会许多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是综合性的,用到的知识涉及多个学科;另一方面,不少职业技术岗位又是高度专门化的,必须给予针对性较强的专门指导和训练。为了解决“综合性”与“专门化”之间的矛盾,一些课程的教材应采用富有弹性的模块式内容结构,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综合、融合和整合,将若干知识点组成模块,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本身又是相对完整而又开放的单位,便于组织教与学。
5.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统一
新教材的出现,必须植根于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上,反过来又促进教改目标的实现。现代高职教育必须进一步把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把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教材建设也应强调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把教学改革的有效成果、先进方法、新颖内容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高职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1.有明确的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技术能力及反映这些技术能力内涵的理论知识的目标系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