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主动出击,畅通家校联系的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畅通家校联系渠道,研究家校沟通的方式,积极地采纳和处理家长的意见,对尊重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对学校和家庭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至关重要。
运用多种形式,疏通家校联系。家校联系是家庭和学校之间沟通、传递信息的方式,分为集体和个体两种形式。
集体形式常用的有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网络BBS等方式。定期召开家长会,报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学生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情况,征求、采纳家长意见,回答家长关心的问题,使家长理解学校所面临的困难和所需解决的问题,以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家校联系本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如何,回家之后表现怎样,作业完成的怎样,指导教师有何建议,家长有何意见,都可以在家校联系本上详细地记载。通过家校联系本,把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学校长期或近期计划告诉家长,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积极地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辟学习、教育论坛,引发家长、社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和讨论,能够及时地、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家长信息,激励家长参与教育。
家校联系的个别形式主要有家访、电访等等。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增进教师、家长和学生情感交流的有效手段。教师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校外学习探究的具体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电访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方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辅导或者是处理社会生活问题时遇到困难、出现问题,或者失去信心时,教师一个关切,鼓励的电话,积极地和家长交流,热心地进言献策,解决家长面临的难题,可以促进家长更好地教育管理孩子,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另外,寄宿制学校还可以开通“家校热线”,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也就是学校在教师办公室和学生宿舍安装电话,把学生学习中的表现情况,学校教育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地报告给学生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可以避免寄宿制学生由于缺乏家长监督带来的弊端,促使学生真正地进入学习,又可以让家长放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多地关注学校教育。
建立家长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外部资源,以组织的形式将家长的作用稳定,持续地发挥出来,是家校合作的不涸之源。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协会、家长委员会,家长俱乐部等等,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具有非常活跃的功能。学校针对具体情况定期地开展活动,诸如“家长沙龙”、“亲子辩论赛”、“学生学习成果展”等,及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既可以增进家长与学校沟通、交流的机会,又可以激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行之有效地教育孩子,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
(三)立足校本,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
众所周知,家长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唤醒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意识,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就学校而言,学校应该以校为本,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家长教育,培训家长。除了创办家长学校、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对家长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灵活多样地运用学校资源,对家长进行适时的培训,使家长具备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力。诸如,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指导专家给家长讲解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相关理论;召开家长座谈会,请有指导孩子学习经验的家长座谈学习指导经验;购买相关书籍,印发相关资料,组织家长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组织选取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外出考察活动,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观摩体验等等。
(四)整合协调,调动社会各界关注家长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家长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多元社会化,开放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家长要能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有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措施,为家长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建立与课程改革和家长资源开发实施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将学校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的绩效纳入评价之中,把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情况和表现作为争先创优的参考指标之一,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相关组织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激励机制,根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情况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中可以标明家长姓名,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参与、指导情况,以及孩子对家长参与学习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社会、学校、家庭内外合作的舆论要求,促使家长切实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扮演好家长角色,真正为学校教育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总之,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求家长有意识地介入学校教育之外,还需要社会、学校的通力合作,发挥教育的合力。我们相信,只要学校、家长、社会相互沟通和联系,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教育模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取得理想化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P92。
[2]文吉.民主的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1(10)。
[3]李朝辉.转化与适应:家长参与课程改革的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9)。
[4] http://www.rdfz.com/rdfzfiles/HiSchool/H2004122015235.shtml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