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1)(2)
2017-10-07 06:30
导读:2.2 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务工的农民不仅有利于我国城市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利的
2.2 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务工的农民不仅有利于我国城市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利的支援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到非农业产业,转化为城市劳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表明,进城的农民工对城市经济有比较大的贡献,由于劳动力的流动,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6%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家估算,进城务工农民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5%。
(2)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支援了地方建设。“一人外出全家脱贫”,农民工打工改变的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和他们家庭的命运。在很多地区,农民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河南省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 550万人,2005年上半年劳务收入为374亿元(2004年为613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地方的经济建设。
(3)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3个多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大流通激活了中国的经济,带动了交通运输、电信通讯、商业贸易、饮食酒店等行业,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建设。
(4)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打工对大多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是令人向往的,他们中不少人成为了收入颇丰的“白领阶层”甚至老板,这些人员在家乡投资办厂,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机械化操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从业人员的人均土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为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培训,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升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并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充分利用电视远程培训等手段,将技能知识和就业信息送到农户。在吸纳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较多的重点行业和组织劳务输出的贫困地区,组织实施国家培训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计划”,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3 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现代化的农业应是相对独立的行业,把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作为一种职业。这一职业要求有较高的基础素质和一定的专业能力,农业从业者要大规模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有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要求的生产及经营理念。
(1)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①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当前,我国的农业结构较为单一,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相对滞后,而加入WTO后,农产品的质量、价格都面临着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有的放矢地调整农业结构,把农产品质量调优、品牌调精、效益调高;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对科技的吸纳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②提高农民的现代管理素质和市场营销能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也不再是单纯的种养,不再是简单的从田间到餐桌。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成熟,需要大批量的创业型人才和职业性产业工人。而传统农民是自产自销的小生产者,由于缺乏现代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很多农民在利用农业科技之后,生产虽获得丰收,但收入并未增加。为此,也必须加强对农民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使农民成为自主创业型人才。③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农村远离信息化社会,信息不畅通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各类人才不可或缺的工具。现在是中小企业大批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农民的信息素质教育非常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
(2)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实施途径。①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技术资格证书制度。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把农民从业的技术资格要求、培训、考核、发证等规定下来,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这就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科技兴农、科教兴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入WTO的需要。②启动“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选拔能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员,将其培植成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启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进行引导性和示范性培训,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素质和技能。③启动“农业远程培训工程”。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快捷有效地向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行业最新技术的免费教育,实施科技扶贫攻关,使农民从职业教育中受益。继续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农村优秀青年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 楼一峰.农村职教应坚持“三农”服务[J].职教论坛,2004(5)
2 高存艳.农民工培训模式应“短、平、快”[J].职教论坛,2004(6)
3 黄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的由来[J].瞭望,2005(4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