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1)(2)
2017-10-07 06:53
导读:(二)严格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让学生知道在实训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哪些事又必须做,让他们认识
(二)严格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让学生知道在实训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哪些事又必须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担负的责任,责任意识的建立是保证学生能获得良好学习机会、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为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首先,要组织好实习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制度的学习,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其次,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要教育学生应懂得相互取长补短,尊重与帮助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再次,在实习场所张贴先进企业的管理标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努力用先进的企业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在实训时除了锻炼专业技能之外,按照规章制度维持班集体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氛围也是每个学生的职责所在。教师应该在多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直至学生把事情做好为止,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三)互换实习角色,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协作意识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在学生实习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进行分组,并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一些综合类实习任务。如餐厅服务实习中的接待服务,这样的任务单凭一名同学的努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个学生合作才能完成。此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实习小组,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完成实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尽自己所能与他人协作,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作出自己的努力,他们相互纠正,相互促进,共同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由于合作的成功,会使学生的自信得到增强,对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的成效都有直接影响。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知道同学之间的互助作用。通过实习任务的协作完成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协作才能成功,增加个人协作意识的培养,就是增加个人和集体成功的法码,只有具有协作意识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鼓励学生多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我们力求做到: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尽量独立完成基础的实习任务。其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是简单告诉学生问题如何解决,而是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再次,结合一些拓展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方案,按自己的想法实际操作,每个人都可以有各自不同形式的成果,不用限制学生思维的统一的模式和评分标准去评价学生的成果,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方面的竞赛、创新大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加强和提高。
当然,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还有很多方法,希望通过不同途径学习和探索,最终能以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素养,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的姿态,迅速适应岗位,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
[2]吴少银.责任胜于能力[M].2007.
[3]陆士桢,徐莉.青年职业生涯管理辅导[M].200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