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科学+温暖”的班级管理(1)(2)

2017-10-08 01:15
导读:因此,班级教育管理者应该对影响班级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优化班级的内部结构,发挥班级内部要
      因此,班级教育管理者应该对影响班级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优化班级的内部结构,发挥班级内部要素的教育功能。调动班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班级教育管理和自我教育管理的良好的运行机制,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创造优化的环境及有利的条件。另方面,注意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各方面的沟通,定期进行教育会诊,及时沟通各种信息,利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建立一个有助于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合力网络,形成一个育人的整体,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做到通过建立育人整体来进行整体育人,保证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重视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做“温暖的教育者”
  情感管理的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归属点。具体说来就是以人为原则,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力求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了人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艺术。
  当教育不再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时,当教育只是把“学生”当做要“加工”的机器时,教育的“冷冰冰”就不可避免了,教育的寒冬就因此降临了。面对这严酷的教育现实,我们要把教育“温暖”的本质还原。让教育与阳光一起飞扬,把温暖洒满每一位学生的心间。即:“温暖的教育者”。
  “温暖的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是“以爱满天下之爱心爱自己的学生”的人;是一个充满真心的人,以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已任;“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公心的人,“出以公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温暖的教育者”也应该是一个充满慧心的人,有着“乐群助人、善解人意,巧于疏导的教育机智”;“温暖的教育者”应该是拥有四心的人,即,“爱心是温暖的源泉,在此基础上,真心是真切地爱,公心是平等地爱,慧心是理解地爱”。也就是“用生命去温暖生命”,这样的教育者才是“温暖的教育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作为“温暖的教育者”,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采取建情感,传温暖的方式管理班级。
  首先,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在父母般的情感中渗透说理教育,做到情理交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使学生在获得道德认识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后的愉快和满足,亲其师而信其道,并形成一种互相感染的风气。
其次,正确运用“爱”去感染学生。教师的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真诚地爱护学生,全国著名教育家李希贵说过:“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可见,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全身心去关爱和宽容理解学生,学生才能从自己亲身感受到的理解和关爱中,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形成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建设好的班风。
  总而言之,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注意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更新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班级进行有效地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孙锦明.非理性管理:现代教师管理的新视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4]唐卫民,李军华.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
  [5]肖川,周颖.让教育与阳光一起飞扬——读陈震老师《做温暖的教育者》[N].中国教师报,2008.
  [6]林冬桂.论班级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校园创新环境对创新教育的作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