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

2017-10-08 05:33
导读:例如我们教师在讲解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YOUNGGOOD MANBROWN)时,就依托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分析这个短篇。一个在村民
例如我们教师在讲解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YOUNGGOOD MANBROWN)时,就依托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分析这个短篇。一个在村民眼里以及妻子费思(忠实)的心目中既善良又虔诚的年轻人布朗离开新婚妻子,在森林里与魔鬼度过了一个晚上。这个故事反映了弗洛伊德有关力比多(Libido)的过度压抑及“超我”的绝对发展的危险。在清教徒的意识里,“自然”与“罪恶”是同义词,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所以他一直被告诫要面对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现实,要想办法脱离罪恶。因此,他的自然冲动触到了清教的禁忌,于是被压抑并被释放在梦中。这正符合了弗洛伊德关于梦象征着愿望的实现。因此我们看到运用弗式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以及梦境的阐释对分析理解该文本的心理层面具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形式主义理论入手,分析这个短篇中的意象象征及模糊含义或利用原型批评理论或其他的理论来阐释。总而言之,不同理论为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来赏析同一部作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会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验中收获快乐,获得启迪,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各高校已充分注意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英美文学课信息量大,理论色彩浓厚,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再加上大量的文学名著已被拍成了电影,录制成了录像带或光碟,这一切都使得文学教学中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影像资料等手段进行备课、上课、和课后检查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前准确把握和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充分准备和设计信息资源,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提炼,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好相应的电子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穿插介绍背景及知识点,放映名著片断,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入名家观点或点评,并留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网络寻找相关信息,以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

  我们仍以前面提到的霍桑的短篇小说为例。教师把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理论等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清晰地呈现作者生平、创作的背景,作者对美国文学的贡献;然后介绍和分析该作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加以评论,以图示的形式把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意识、潜意识、下意识的定义展现在课件中,使学生能从直观上理解抽象的定义。在联系分析作品时,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作品如何呈现了布朗的本我?如何通过梦的形式体现了自我压抑?愿望又是怎样在梦中得到展现和释放?这部短篇小说与作者的代表作《红字》有何共同点或相似点?是否可以利用精神分析这一理论去分析《红字》?这些问题就会帮助学生随着讨论的展开对理论的理解也逐渐深入。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中,教师会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寻求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文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只是书面上的文本分析,而是引发了多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和学术研究的兴趣,并培养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维的能力。

  四、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传送教学信息期间,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习环境的积极构建,学习过程的维持都取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即学生是否想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一直是任何一位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位作家,亲自参与课堂设计和资料的搜索、查找工作,发表看法和感爱,由学生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传统的灌输教育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学生习惯于抄下板书,在书上划出重点。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则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首先,这会促使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寻找知识的重点,针对较有价值的一点,挖掘更深一层的涵义和蕴藏的价值。其次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来源、看待问题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图书馆、阅览室以及Internet上。他们要从浩繁的资料中判断、选取并加以利用,这无疑培养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三,由学生自己进行课堂设计和讲授,会促使学生自觉地对某个作家、作品或背景知识进行了解,包括作者生平、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学生在自己消化吸收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后,还要组织语言进行授课,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这就要求授课者必须对作品有非常透彻的了解。因此这种做法也使学生增强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由于授课学生的教学风格和个性设计激发了听课学生的好奇心,对授课学生满怀某种期盼,从而获得和维持对教学的注意。这种做法很好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一言堂”而压抑学生积极性的局面。

  现代英语教学强调在语言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者。英美文学课在这一点上担负着重要责任。因此,上好英美文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英美文学课的特殊作用,积极进行改革和探索,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教师发展的文化机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