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教师专业发展:尚待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1)

2017-10-08 05:3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教师专业发展:尚待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相关概念、教师职业的
 

摘要: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相关概念、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当代教师的多元角色、教师专业素质、教师权利与义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生活等六个方面,在简要综述的基础上,梳理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尚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绩/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整个国际社会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关于职业“专业化”研究推动下彰显出来的教育研究课题。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之后,在教育理论界也兴起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热潮。研究兴起之迅速、发展之迅猛、成果之丰厚,令人咋舌。到2001年,叶澜等学者就得出“总体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经走向成熟”的结论。

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概论、目标、内容、过程(阶段)、范式、途径(方式)、保障条件等方面。尽管涉及面相当广泛,研究也取得不俗的成绩,然而仍然存留有尚待深入探讨的一些理论问题。本文就几个较为突出问题简要地做一梳理,以期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推向纵深。

一、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在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诸如“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不同的概念,其中又以“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三个概念出现的频率最高。对于它们的内涵,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见解。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论主要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种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第三种兼含以上两种理解,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种目的,它帮助教师在受尊敬、支持、积极的氛围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还是一种成人教育,增进教师对工作和活动的理解。它关注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的持续探究本身,关注教学工作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就“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关系而言,也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将“教师专业发展”等同于“教师专业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的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业化发展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指教师个体由不熟练、不成熟逐渐成长为成熟的、专业性强的专家型教师的过程”。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师专业化”包含着“教师专业发展”。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将专业化划为两个维度:地位的改善与实践的改进。“前者作为满足一个专业性职业的制度,进而从地位方面要求的过程,将教师职业作为一个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作为专业性职业的地位问题。后者作为通过改善实践者的知识和能力来改进所提供服务的质量的过程,关注的是教师在展开教育行为时使用了多少专业知识技术问题;前者尽管因社会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强化分界、提高学历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团体等一些要素,后者的专业化实际上等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我国学者常用的一个术语,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内涵等同于教师专业化。也有人从“教师社会化”的历史演变进程的维度上来使用“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概念,但为数极少。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三个概论的内涵?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讨论还应继续。

二、教师职业专业性

尽管我国已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肯定了教师职业是一门专业性职业,然而学界仍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根据专业的标准。教师职业是一门专业。“教师专业化表达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反对者如史汀内特等人则通过对教学工作的特征与专业标准的吻合程度的分析后认为,教师职业与“以确立的专业”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是一种“准专业”或“边际专业”。我国也有学者透过专业特征的分析,认为教师职业受外部的干预和监控,未取得广泛高度民主的自主权;在教育期限上,从业人员接受专门培训的时间较短;教师职业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具有公共性,但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也未赢得崇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教师教育制度,尚未真正落实教师的“专业性”界定;现实的教师不是作为“专家”而是作为“公仆”存在的。因此,教师还不能成为一个专业,而仅能称为“准专业”或“半专业”。

总体而言,有关教师职业性的讨论尚处于初步。持不同观点双方都缺乏足够的话语力量来支持自己和说服对方,足见这一问题仍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系列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三、当代教师多元角色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在这一问题研究上,目前普遍认可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教师的多元角色态势日益突出。近几年,我国学者分别从社会变革、知识经济、知识转型、教育转型,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角度进行探讨,概括出当前教师的多元角色,主要有“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合作者”、“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校本课程的建构者”、“教育学的研究者”、“教育知识的组织者”、“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者与开发者”、“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者”……不一而足。

至于制约教师角色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影响教师角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宏观层面来看,教师的角色定位受社会需要、文化环境、传统习俗、政治、经济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其中社会需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中观层面来看,学校环境对教师角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协调作用,学校组织中校长、同事、学生等对教师的角色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直接的、实时的。从微观层面来看,教师自身的素质结构对教师角色践行水平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是影响教师角色实现程度的内部因素。

从已有文献看,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以下问题似应成为今后人们研究的重点:一是影响教师角色变化的因素问题,目前的研究在这方面的比较薄弱。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教师角色的多元发展的研究,大多将教师角色囿于学校教育系统之内,虽以社会为视角,但多数仍将教师角色的变化仅仅视为其教育角色的转型和多元发展。其实,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教师应能够在学校之外的社会大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将研究的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三是对当前我国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多元角色的系统梳理,以及当今教师多元角色对其专业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的研究。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