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引导学生提高审美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美育,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和社会的美。通过一系列的美育要求,可以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从而使他们拥有健康的情感倾向,热爱真善美,厌恶假恶丑。
三、主题设计的方式
如何设计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活动课程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其设计方式如下:
1.教师为主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或学校通过考虑学校、社区、学生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学生的学习指定一个主题,在确定主题之前不做专门的调查研究。如果教师或学校对学生和课程资源的情况缺乏了解,主题的学习就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就会影响主题学习的成效。如果对学生和课程资源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主题学习的成效。
2.学生为主
这是指学校和教师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程资源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主题的方式。表现为首先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提出主题,然后教师再对他们进行归类,合并相同或相近的主题,同时根据课程资源的情况确定上述主题的可行性,逐步减少主题的数量,直到最后全班确定一个主题或少数几个主题。
3.师生共议
这种方式通常是教师事先通过与学生访谈、与同事讨论等方式,大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况,并对校内外课程资源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拟定几个主题,让学生从中选择,将选择人数最多的一个或几个主题作为学习的共同主题。
如上三种方式中,以教师为主确立主题的方式简便易行,但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学生学习主题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确立主题的方式能充分考虑并体现学生的兴趣、需要,使学习的主题符合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往往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主题探究和实践活动,保证学习、研究的成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师生共议确立主题的方式既注意了主题学习的可操作性,又照顾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正在形成之中,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并存,因此小学中年级可更多地采用师生共议确立主题的方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更多地采取以学生为主确立主题的方式。
四、主题设计的层次
在许多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是分层次的。在大主题被确定后,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将主题范围缩小,逐步确定学生真正具体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有时可以将主题明确地划分为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等等,主题的层次越高,包括的范围越大,内容越丰富。但有时主题又没有明显的等级,缩小主题的工作一般在主题活动的前期进行,有时持续到中期,有时甚至持续到后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探究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缩小主题范围,确定最适合的学习、研究内容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查找资料、分析讨论等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和适合学习什么小主题或内容。从理想状态来看,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也最适合于自己的内容。这实际上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一个课程个性化的过程。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