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消除数学学习困难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根植同化知识的固定点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到,由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某些知识缺陷或表征不合理,导致在后继学习中感到困难。所以,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形成网络—拓展型的认知结构,以及在认知结构中根植能同化后继知识的固定点,是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首要教学策略。
首先,应明确强化哪些知识。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中所编写的内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在这些知识中,还有一些知识在数学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些知识一旦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它将成为同化后继知识的核心固定点。在数学教材中,一个单元就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知识,例如,人教版和西南师大版数学课标教材在二年级安排的表内除法这个单元的内容中,平均分就是起核心作用的固定点知识,除法的意义及用乘法口诀求商都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其次,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认知心理学认为,网络—拓展型的知识表征模型联结了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同化新知识,也容易使学生在新的学习情景中及时找到新知识的同化固定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进行新的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推动新的学习,让学生自觉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要适时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类和概括,形成网络型的知识表征模型。
最后,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应把过程性目标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主动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使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清晰的表征。例如,一位教师在角的度量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将一个圆纸片对折,认识到用它可以度量180°的角,再将半圆纸片对折,认识到用它可以度量90°的角,再将90°角的纸片对折,认识到用它可以度量45°的角,由此推想,如果把半圆纸片等分成180份,用它可以度量出最小是1°的角,从而使学生理解量角器的制作原理,明确用量角器量角就是要在量角器上去找到与所度量的角相等的一个度数。接着让学生通过对量角器的观察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度量去体验量角的方法,并形成规则式的表征。
(二)加强学习策略的渗透,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进一步说,在数学学习中,越是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所掌握的学习策略越少,有的甚至没有。因此,消除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一些常用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研究者一般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个领域。认知策略是在认知加工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或程序。它主要用于处理外部信息。[4](149)认知策略又可以分为一般的认知策略和具体的认知策略。如选择有用信息的策略、记忆复述的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均属于一般的认知策略;而当学生面对具体的学习情景时,采用画图、列表、转化、简化、类比、联想、猜想等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理解问题,则属于具体的认知策略。在学习时用于计划、调节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的策略则属于元认知策略,它主要用于处理内部信息。[4](162)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强化等策略,都是元认知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习策略的渗透,一方面要把学习策略置于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当学生面临具体的学习情景时,不但要重视获取知识的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水平,首先应让学生结合有关内容的学习,使他们知道运用了什么策略,达到命题表征;然后通过该策略在不同问题情景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的自觉性和熟练度,逐步形成产生式的表征;最后,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明确策略的适应条件,提高学生对策略的元认知水平。
(三)关注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首先,注重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好坏主要集中反映在思维的品质上,所以,思维品质是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前面我们已经论述到,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差是形成数学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为他们提供形象支撑,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引导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注意联想具体情景和操作活动,在丰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抽象思维。
其次,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较差,他们产生顿悟思维的时间较其他学生更长,如果以优生的思维速度为教学节奏的标准,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失去很多思考的机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关注优秀学生的数学思考,更要照顾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需要,多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和时间,逐步缩小学习困难学生与优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差距。
第三,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能恰当表征知识,解决问题时不能产生思维顿悟,都与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没有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从而掌握解决某些问题的基本套路。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中渗透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在分类与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渗透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渗透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等等。
(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克服心理障碍性的“知—情”编码。首先,给学习困难的学生确定合适的数学学习任务,积极评价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其次,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主动走进知识,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和数学知识在认知结构中的兴奋度。再次,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努力程度及学习的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素与取得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既要找到产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更要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自己在数学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归因,从而克服在数学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最后,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数学文化的介绍,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梁建宁.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刘爱伦.思维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0.
[3]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79.
[4]庞维国.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