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改革与探索(1)(2)
2017-10-11 06:58
导读:2、转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法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
2、转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法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为了实现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互动,渗透融合,可将会计课程安排在实训中心完成,让学生边学边干。同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突出网络视频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二是改革考核方法,在考核中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的方式,把考核重点放在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角色,离开了教师,人才培养就无从谈起。对教师的配备上不是唯学历和职称所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应用性”/“实务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是既要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有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既要有一定教学水平,有要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就是满足这样要求的师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引进和培养。引进就是从生产一线调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担任会计教学工作;培养就是选派教师到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到实验室进行实践锻炼,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4、加强校内、校外会计模拟实验教学
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基地非常必要。实训教学一般分校内和校外实训两大部分。在进行校内实习时,可以根据企业产、供、销三个生产经营环节,自行模拟编制一套原始凭证,虚构一些经济业务,让学生从开具原始凭证到填制会计凭证,再到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自行填写,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填开票据的技能,同时也可使学生掌握如何鉴别真假票据,并能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重视,达到提高正确处理会计业务能力的目的。进行校外实习就是学校与企业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市场环境,采用科学技术进行企业管理,保证资金的最大化运作,促进发展,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会计基础薄弱,会造成核算混乱,使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促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改革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