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职教集团十余年发展概观(1)(2)
2017-10-12 06:47
导读:(三)豫、鄂中部地区职教集团 1.河南地区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建设是河南省近几年推动职教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河南省职教工作的一个亮点,得到
(三)豫、鄂中部地区职教集团
1.河南地区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建设是河南省近几年推动职教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河南省职教工作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和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自2003年以来,河南省先后组建了农业、建筑、旅游等14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以及信阳市、南阳市、开封县、襄城县等4个区域性职教集团。18个职教集团共吸纳成员单位789家,其中职业院校334所、行业协会79个、企业344个、科研机构32个。这些职教集团成立以来,共招收农村学生22.2万人,安置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3.9万人,吸纳企业资金1.3亿元。已创建出“郑州旅游”“中原家政”“林州建工”“长垣厨师”“少林武术”等河南职教专业品牌,实现了城市与农村职业学校联合招生,有效拉动了农村职教的发展,跳出了“就职教论职教”的小圈子,有效推进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育部部长周济认为“这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要求对职教集团“引导其健康发展并尽快总结经验,在全国推广”。
2.湖北地区职教集团。2006年,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3个职业教育集团是湖北省第一批职业教育集团。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已有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以专业联系为纽带,邀请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组建了资源共享、平等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力图打造现代制造、光电信息、湖北旅游等职业教育品牌,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湖北的三大职教集团秘书处分别设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电信学院、旅游与航空乘务学院。湖北职教集团的创新之处在于积极发挥职教集团的中介作用,构造企业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产业联合体,促进关联企业联姻和配套合作,在集团内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互惠互利的产业链(集团内生成产供销纽带),为集团内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国内职教集团十余年发展分析与思考
(一)职教集团发展历程
我国职教集团的实践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其组建和运作方式吸取了县级职教中心的运作思路。县级职教中心是20世纪80-90年代河北省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时所创造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行业、部门及学校类别的界限,将县域内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部分培训机构融为一体,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职业学校布局散、规模小、实力不强等问题,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因而受到了全国的广泛瞩目和推广。
1.1992年至1999年这一时间段,职教集团多数是以自发的方式、以中职为牵头单位组建起来的区域性职教集团。1991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为早期职教集团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则为职教集团提供了经验借鉴。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苏州、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城市在全国率先以自发的方式、以中职为牵头单位,组建成区域性职教集团,依托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例如北京市西城区职教集团、上海市卢湾区职教集团、苏州市旅游职教集团等,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和实施集团化办学,加快了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促进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也为各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走出职业教育发展低谷做了先期的有益探索,使职教集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1999年至2005年这一时间段,职教集团的组建形式则是由自发组建到自发与有组织组建并举。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高热”使职业教育招生萎缩,不少职业学校难以为继,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低谷,组建职教集团成为一些地方改革职业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002年以后,浙江、河南、江苏等省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发展职教集团的专门性政策文件。职教集团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2004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集团研讨会。2005年11月,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在上海嘉定组织召开了“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集团化运作模式”研讨会。
3.2005年以来,职教集团进入有组织的快速发展期,呈现多种组建模式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均正式提出要探索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机制,进一步推动各地、各行业在整合和重组职业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组建区域性或专业性职教集团,开展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这为新一轮职教集团组建和运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随着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2005年以后,以高等职业院校为牵头单位组建的职教集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江苏、山东、上海、天津等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引导组建行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
(二)职教集团发展的区域性差异
1.制造业强省职业教育发展好,职教集团的组建运行也走在前列。全国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需要,组建职教集团。京、津、沪、苏、浙、鲁、粤地区均是
2005年全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地区,国内职教集团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以及豫、鄂中部三大区域。北京是职教集团的发源地,津、沪、苏、浙、鲁、粤沿海地区则是职教集团的成长地,并逐渐向豫、鄂中部地区辐射。这些制造业强省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强烈,因此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也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和改革探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职教集团已初步形成“津,豫、苏、鲁”四种典型模式。(1)河南模式。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做大、做强职教集团是河南省发展职业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河南省借鉴现代企业发展理念,在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下,由中职或高职单位牵头成立了若干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和县市级区域性职教集团,实现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全省联动、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发展格局,形成一系列专业职教品牌,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2)江苏模式。江苏省近年组建的职教集团,是由一些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一批高职、中职、行业企业和劳动部门,自愿组建起来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相结合的联合体,把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三者融为一体。这种模式涵盖了职业教育的多种类型和层次,包括高职和中职,职前和职后教育,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形成了各类职业教育互相衔接、互相沟通、互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山东模式。山东职教集团采取政府引导、学校主动、行业中介、企业参与“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尤其强调企业的参与,政府要求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求职教集团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和就业链,促进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共同进步和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4)天津模式。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发源地,天津市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组建形式多样,既有行业组合集团式,又有社区联合组合式;既有面向农村网络式,又有企业集团带动式,还有城市郊区结合式,集合了全国各地职教集团的多种模式。天津作为直辖市,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重点推进了区域性职教集团建设,尤其是社区性职教集团建设,建立了全国首个社区性职教集团,对推进学习化城区建设,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我国,通过组建职教集团解决职业教育环节缺失的问题,是一条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经济便捷的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建设阶段的一种理性选择。职教集团在不突破政策边界的前提下,结成新型的产教结合群、校企联合体,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产教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值得各地职教机构借鉴。
参考文献:
[1]鲍贤俊。“联合体型”中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07(3).
[2]刘风云,高建宁。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战略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3]方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3B).
[4]龙德毅。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职教集团发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4).
[5]李振陆。江苏农林职业教育集团的运作机制与发展构想[J].职教通讯, 2006(12).
[6]高亚声。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模式[J].江南论坛,2006(7).
[7]郭苏华。职教集团隐藏危机,谁该出手相助?[J].教育与职业,2007(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