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探讨((2)
2017-10-13 03:10
导读:⑶成果交流阶段。实验完毕得出结果后进行资料整理,并开始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对各组的实验报告进行初审,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各组学生对实验报告认
⑶成果交流阶段。实验完毕得出结果后进行资料整理,并开始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对各组的实验报告进行初审,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各组学生对实验报告认真修改和补充,做到报告格式化、标准化,并正式提交给教师再次审查,教师根据情况评定成绩,作为期末成绩总评的参考依据,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感受及取得的成果。
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研究型思维训练的特征,提高了学生组织数据与进行编写大型程序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整个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完成《数据结构》实验课程的设计任务,不仅把设计优良算法与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技巧结合起来,而且能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发展个性化以更加广阔的天地。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结果证明,贯穿于实验教学环节的研究型实验教学,使得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整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要使学生获得智力的发展,要使学生掌握点石成金的方法。能力与智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二者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之间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能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较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智力结构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部分组成,能力结构由组织能力、定向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5部分组成。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是全过程的教学,从给定的算法到算法扩展、从选题到实验报告及其答辩的所有过程中,几乎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教师仅仅负责组织和教学引导。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技文献的查找、科技报告的写作训练等方面,让他们在低年级就能得到很好地锻炼,为今后写好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教师要善于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创设智力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用生动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同时想象在人的智力活动中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与中小型软件开发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很感兴趣。他们本来对软件开发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在学习了《数据结构》以后,有了一定的算法理论基础,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软件开发进行有益的尝试。
3、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既应用了已掌握的知识,又促进了思维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知识与智力上的综合训练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动手编制了相关的应用程序,而且还掌握了使用相关编程工具的方法,并通过实践和反复总结后,理解了对同一算法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实现的深刻内涵。
4、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学生积极参加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活动,不仅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由于我们的整个教学活动是以小组进行的,无论是在上机编程,还是在查阅资料、撰写和修改实验报告,各小组成员都能认真参与,并很好地配合组长工作,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最后,当顺利完成实验报告并通过教师验收时,他们感到有一种来之不易的集体成就感和荣誉感。所有这些,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智力。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当然,同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研究型《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付出的也更多了,同时得到的也更多。因为这是一种过程的学习和参与,学生和教师都从中受益匪浅。因此,只要我们提高了对研究型实验教学的认识,端正了态度,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就会去不断地创新,必将能培养出智力和能力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文辅相. 素质·方法·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1999.
[2]陆国平,江莹,李松.研究型大学与思想库[J].高等教育研究,2001.
[3]沈显生,尹路明,李树美,杨捷频. 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02.3.
[4]姜芳,杨晋明.浅析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现代化,2004.
[1] 龚红仿,湖南长沙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