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人格渗透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不尽如人意的原因部分的是由于信任危机:教师对管理者、学生对教师人格的不信任造成的。不信任会使人对来自不信任对象的教育采取本能的抵制态度,而令人敬佩的人格却具有令人“不令而从”力量。因此,加强管理者及教师的人格修养,发挥人格渗透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加强管理者的人格修养。第一,要严把提拔关,在提拔管理干部时,一定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来考虑,要把那些作风正派、品德高尚的人选拔到管理岗位,这样做的过程实际上本身就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教育过程;二是建立思想政治表现考核及其一票否决制度,把管理者的思想政治表现作为其连任、升职、晋职晋级的决定性指标,严格考核,严格管理。三是建立经常性的群众测评机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其次,要注重管理者的学识水平,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由于各个领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他们可以从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出发,对其他领域提出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极强的建设性意见。他们之所以能提出这些建设性意见是因为他们没有离开并精通于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而离开这一领域的深刻的研究也许就不再那么具有建设性。换句话说,他们对另一座山顶看得清晰是因为他们站在相邻的山顶上,如果把他们请到另一座山顶,他们也许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们认为管理者的学识水平是其管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其管理质量又直接决定其在师生中的威望,而威望正是人格力量的范畴。最后,要加强对教师人格修养的教育与督导力度,充分发挥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渗透的作用。
3、过程渗透
首先,教学管理要树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和全程负责的意识,充分发挥各方面尤其是教师的教育优势。应当让所有教学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是保证在宏观系统中使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所在。其次,要通过有效管理,使教师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意识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要使教学的组织管理成为教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实现学科教学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这个组织管理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过程。
4、情感渗透
大学师生是高智商群体,他们是有着物质的、精神的多种需要的特殊群体。简单的单向灌输、行政命令、生硬的管教等管理方式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欲所求。让教学管理的过程成为管理者与师生作为人而具有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审美情趣以及生活经验、文化知识诸方面系统的生命的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师生在情感上接受了管理者的教育,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就会在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才情抒发的过程中春风化雨般的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搞好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更可以为优化高校德育作出教学管理者的应有贡献。我们只有在理论上进行不懈的思考,在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探索,才会使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 姜相志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0年4月版
2、 杨颖秀 教育管理学[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3、王庆环 北大清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纪实 光明日报 2004-12-15
--------------------------------------------------------------------------------
[1] 杨颖秀 教育管理学[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第3页
[2]王庆环 北大清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纪实 光明日报 2004-12-1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