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案例研究(1)(2)
2017-10-14 02:31
导读:(三)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道德准则,而不是一条科学概念。尽管涉及自然科学与经济学,但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是对人际关
(三)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道德准则,而不是一条科学概念。尽管涉及自然科学与经济学,但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是对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必须形成新认识的一种回应,是在承认人类需要与自然环境共存的相互关系时被提出来的。(古斯塔沃·洛佩斯·奥斯皮纳,2001年)
物流活动作为企业活动的一部分,它不可避免的和周围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物流活动如果经营或管理不当,就会造成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所以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人类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一种伦理道德教育,它使学生在以后的物流活动中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树立起崇高的道德准则,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能够自觉的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并且能够识别和抵制不道德的行为。
(四)发展学生识别、分析和尝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物流活动中有许多危害环境的行为,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能够清晰、简洁的阐述某个物流问题,并且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分析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五)促进学生行为模式的改变
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即在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受价值观和态度的支配,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做出有责任、有利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三、挖掘物流管理课程中EPD教育内容
EPD教育的内容的研究是关联EPD教育实践操作的方向、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物流管理与EPD教育在教育目的和目标上都可挖掘出相关的部分,因为物流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中、由一定的人来进行的,物流活动与环境、资源、能源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很多人对物流行业提出质疑,认为环境变差、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物流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物流管理课程中开展EPD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教师结合EPD教育的目标,整合物流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所以是渗透EPD项目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贯彻EPD教育目标的自觉性,整合物流课程的教学内容,即要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准则下,经过判断、分析、综合、创新等思维过程,将课本知识与经济、环境、人口等问题联系起来,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系统化。
课堂教学中渗透EPD思想教育,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也比较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
(二)开展开放式主题讨论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特征、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的实施EPD教育。物流管理课程主要是在高校学生中开展,高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具备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已经能够理性的、独立思考一些问题,所以传统的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合物流课程的教学了,应该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开展一些参与式主题讨论活动。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教师不给出特定的结论,采取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
(三)借助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传统的以教室、课本为中心的教育形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系统传授知识,但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人们较高的环境素质。所以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为了更好的在课程教学中实施EPD教育,开展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物流活动的本质之一就是节约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实现资源循环。将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排放物资源化,不但可以增加财富,而且可以大大减少环境的负担,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如何实现资源循环”的实验。
(四)与“探究性研究”课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关注环境,解决物流问题
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物流管理课程,让学生参与一些“探究性研究”课题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恪守的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只是单纯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传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实地调查或收集资料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上。这正好符合了EPD教育的教学理念。
(五)鼓励学生撰写绿色物流论文,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在物流课程中渗透EPD思想,很大程度是让学生形成绿色物流的思想。绿色物流,顾名思义,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相比,国内绿色物流发展缓慢,人们对绿色物流还有所误解:有的人认为绿色物流只是单纯从环保角度去考虑,它是政府的事情,和企业无关;有的人认为绿色物流非但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相反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影响企业的利润。鼓励学生撰写绿色物流论文,可以使学生抛弃这些错误的想法,认识到实施绿色物流的事实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绿色物流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赢得公众信任、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形象广告;其次,绿色物流企业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等的科学规划,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避免物流过程中的一些风险,减小对环境的污染;第三,绿色物流系统通过绿色物流通道、零库存系统、再生资源系统和废弃物物流系统等内容,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实现了资源循环,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五、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结果评价
所谓评价是指对人或事物的价值进行的衡量,它是一种关于价值的判断。EPD教育结果评价是EPD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对物流管理课程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检测,也是物流管理课程进一步发展和修正的基本依据。
(一)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评价的内容
1、掌握知识
通过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记住有关的原理、概念和知识点,并将其应用于简单的环境问题中。
2、领会内涵
通过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能够分析一些环境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如可持续发展概念包含了环境、
社会发展等内容。
3、分析关系
通过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要求学生判断出具体环境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空气污染问题中的人为决策因素与导致污染的化学原理。
4、综合运用
通过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只是从人文的、历史的、科学的角度来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
5、相互交流
通过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要求学生清晰、完整地向同学阐述自己所得出的环境问题的结论或立场;或者能够分析、理解和接受他人的结论,并修正自己已经得出的结论的不当之处。
6、解决问题
通过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要求学生判断某一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提出解决办法,分析环境问题的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并全面地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某一环境问题对居民健康、当地经济长远发展等的影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评价的方法
在拉塞尔·林克看来,EPD教育中最富挑战性和至关重要的是测定教学策略是否真正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包括人们看问题和做事的方式等,为了更好的测量同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方法,系统测量EPD教育的效果。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书面考试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主要针对的是认知领域的评价。通过这种方法,从学生对一些相关的试题的解答情况来看学生是否掌握了EPD的相关原理和概念。
2、问卷法
测量同学态度、价值观的改变,用一张试卷来测验,是达不到的,这时我们可以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具体包括形式:
(1)自由记述形式。由教师或其他的评价者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陈述。
(2)选择法。由教师或其他的评价者设计封闭式问卷,要求学生进行选择。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便于统计分析,所以它最常用。
3、访谈法
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学生接受EPD教育的效果。
4、观察法
通过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学生的行为方式与以前对比,是否有了改变。
5、评定量表法
此种方法主要了解学生对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倾向等,要求被调查者在两个完全对立的观念的几个级别中选择自己最适当的级段。
除了上述的几种主要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专家意见法和德尔菲法对EPD教育进行评价。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