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的可行性;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的目标;挖掘物流管理课程中EPD教育内容;物流管理课程中开展EPD教育的实践活动;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结果评价。
关键词:物流管理 EPD教育 实践活动 结果评价
.
EPD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UNESCO project on 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简称,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跨学科国际合作项目,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EPD教育其内涵可概括为: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要通过教育解决以消费为导向、以资源过度开发为核心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EPD教育从正式提出迄今,研究者对于EPD教育理论和实施方法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涉及到EPD教育在一些学科渗透的系统研究较少。涉及到EPD教育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研究更少,但是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是十分可行而又十分必要的。
一、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的可行性
(一)教育目的上存在着可行性
通过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知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物流问题,所以物流教学的目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经济人才,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EPD教育,其目标是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有关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与态度、道德观与责任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所以二者的目的都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教育目的上看EPD教育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存在着可行性。 大学排名
(二)教育内容上存在着可行性
物流是一门非常新兴的科学,在我国国内的一些高校已经陆续开设了此课程。美国管理学派认为,物流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目的是压缩成本、创造了物流行业的利润空间。 因此,物流的本质内容就是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提高流通效率、压缩流通成本。这个过程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随着物流活动越来越多地与环境问题连在了一起: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形成白色垃圾等等。许多企业认识到物流活动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上,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物流过程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过程。
EPD教育的内涵是很广泛的,其中人口、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教育是其基本内容,它在社会领域,着眼于环境保护、提高人口素质、健康生存;在经济领域,围绕消除贫困、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生产与消费。二者从根本内容上看,都是研究在资源的稀缺的前提下,人类如何做出恰当甚至最优的行为模式,实现人类社会的最优发展。从教学内容上看EPD教育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存在着可行性。
(三)课程建设上存在着可行性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开展EPD教育,在课程建设上明确提出“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见于1994年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要求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2003年8月4日,温家宝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很有必要。要把这项工作同公民道德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陈至立同志也于8月5日做出批示:“家宝同志的批示很重要,请教育部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家宝总理批示精神。对现有课程中有关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要进一步强化。设立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因而,从课程建设上看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思想具有可行性。 中国大学排名
(四)师资队伍上存在着可行性
高等学校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具有强大的师资后盾,讲授物流管理课程主要是经济专业的教师,他们具有较强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他们的研究领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环境、人口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的教师的专业领域甚至就是经济学和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交叉领域,所以这些教师都具有较好的EPD教育素质,只要提供培训的平台,这些教师很快就可以成长为合格乃至优秀的EPD教育教师。
(五)学生情况上存在着可行性
物流管理课程主要是在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强,他们在生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物流教师的课堂讲解和书本上现成的结论,看问题已经突破表面性和直观性,会对现有的价值体系提出质疑,并且能够针对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解决方案;而EPD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二者不谋而合。再加上许多高校为学生开设了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和研究生课程,这为高等经济院校开展EPD教育打下了基础。所以,从学生的兴趣发展来看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思想具有可行性。
二、物流管理课程渗透EPD教育的目标
从EPD教育的内涵和物流的本质来看, 我认为在物流课程中渗透EPD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使学生对当前的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另一方面,通过他们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
(一)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环境知识,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取一些相关的环境知识,正确认识物流活动与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相关的一些原理和基础知识,通过这种知识的获取,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从企业的本质来看,物流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但现代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物流活动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这些交通工具本身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1)噪声污染。(2)大气污染。(3)其他污染。汽车的废旧轮胎大量堆积将是环境污染的潜在隐患;废弃的机油、柴油经常渗入到土壤和水体中,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过去的发展观只是强调经济利益的增长,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渗透EPD教育就是要改变这一观点,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物流的发展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更应该是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平等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行为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是一种被动的依赖,而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依赖,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持久的信仰,自从EPD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发展以来,价值观教育始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EPD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发展受教育者全面的素质,而教育素质体现于个人或群体的具体行为之中,而行为则取决于价值判断。因此,在物流管理课程中,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和人类经济的重要意义,这些如果遭到破坏,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而在物流活动中,学生能自觉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保护环境。如果获得经济利益与可持续发展行为相抵触时,使学生能自觉放弃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做出恰当的价值判断。例如,物流过程中会涉及到包装问题,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形成白色污染,造成环境问题。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