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1)(2)

2017-10-14 04:33
导读:三、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具有沈医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从实践能力训练这个关键点入手,突破传统分段(分割式

三、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具有沈医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从实践能力训练这个关键点入手,突破传统分段(分割式)教学格局,将前后理论教学内容贯通穿插,系统规范化训练;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主动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紧跟现代医学进展,改善知识结构;实现医学院校教学目标:培养服务于医疗工作、医学研究的实用型、复合型现代医学人才。其特点是以创新开放为方向,综合训练为基础。
因此,改革后的新实验教学方案特点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实践、创新为教学目的,学生走向台前,教师退居幕后,教学结构由线性趋于复杂。新实验教学内容实现为学生提供实验方向、基础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起步上路,提供学生足够空间自由选择、设计,培养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与主动实践,达到运用知识、掌握知识和发现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机能实验中心在我院率先施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在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下工夫,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三门实验课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创建成一门“机能实验学”课程。本课程属于必修课。独立开课,独立考核。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
①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阶段;②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阶段;③探索性实验阶段。
经过初步整合后的机能实验项目中基础性实验占60%,综合性实验占30%,探索性实验占10%。
其次,制定了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设计了编写机能实验学教材。作为一门新学科,机能实验学教材不同于一般实验课教材,它既要有利于加强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的训练,又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经过严格论证,机能实验中心打破学科和课程间的壁垒,精选实验内容,删减重复性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保留部分“三理”学科的经典实验,增加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比例,如生理学的“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与药理学的“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实验的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非常相似,完全可以合并,生理学的“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与药理学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实验也可以合并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及药物的影响” 实验,同时开设实验设计课,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三,开展探索性实验,给指导教师带来了严峻考验。由于机能实验中心在管理体制上独立于各学科教研室,但没有配备专职教师,这种状况使得中心的教学任务必须依赖相关教研室予以承担。但相关教研室有自身承担的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因而,中心制定对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标准和鼓励措施,促使教师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途径,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教师提供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使承担本课程的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在政策上得到认可和体现,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本课程能够顺利实施。
总之,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是我们在本科生教育中实施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的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力度较大的改革。这次改革具有如下特点:
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本领,教师达到教人以“渔”的目的;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毕业时应聘的竞争力;③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毕业后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④培养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了常规课程的学习,让学有余力者充分发挥其潜能;⑤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华.浅谈PBL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4:12.
[2]刘新、张博芬、董圆,等.医学微生物学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微生物学学报,2005,32(6): 133-15.
[3]张庭深、张勇、丛静,等.组胚学理论考试方式的改革和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08-40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谈VB程序设计课程之教与学(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