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作者:徐华勤 王国槐 向佐湘 张志飞
摘 要:文章分析了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良好效果。
关键词:农学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实验室的建设关系到实验课课程教学质量好坏,实验室建设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外许多高等院校在专业的建设中十分注重实验室建设,像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我国的清华大学,许多专业均具有世界一流的教学实验室。面对21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我国传统的实验室体制和状况已显然不相适应。顺应形势的发展,把实验室建设成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学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我校农学实验室建设已有成绩和存在问题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早在80年代就取得了成功,2000年我院继续承担了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植物生产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农学专业实验室教学改革也不断进行中,并获得国家教委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其经验在全国许多农林高等院校得到了推广。现在,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由90年代初的农学系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四个农学类专业(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草业科学和种子与工程学)的学院,共有本科生22个班,552人。近几年本科教育迅速的扩招,带来了教学资源(实验室、仪器设备、教学人员和经费)的严重不足,我们发现,原一直按专业设置的教学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
1、由于各专业设置系列实验室,使得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实验室数量多,功能定位过窄,“小而全”的实验室状况造成了仪器设备、人员、资金等的分散,设备重复购置现象时有发生,设备使用率偏低。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实验室的布局按课程专业来设置,形成各自为政、互相封闭的局面,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限制了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协作也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
3、实验室开放和利用程度不够。实验室仅对教师、博士和硕士开放,对本科
生,则只是在实验课时和正在做论文的时候开放,而对其他低年级的、非实验课的及外专业的学生则不开放。
4、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在实验教学手段上,由于现行的实验内容多为认知性和验证性的,实验手段落后,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的应用。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受到场地、设备、经费和人员的限制,按专业建实验室就根本无法按功能来设置实验室,即使建起来了由于专业学生班数少,也造成大部时间闲置浪费,同时建立几个专业系列实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需要更多的经费来购置设备。因此,针对形势发展的要求制定新的实验室运行模式迫在眉睫。
二、农学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改革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验室建设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农学院除了传统的隶属农学专业的农学实验室之外,植物科学与技术、草业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三个新专业在成立后都开展了各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农学专业现有实验室4间,遗传、形态、品质诊断实验室,草业科学系也有分析实验室一间,多媒体实验室一间。植物科学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按学校里的专项拨款购置实验仪器。2004年,我们决定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组建了一个适合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草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通用的综合实验室,并探索一套优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充分利用,解决目前实验课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