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间音乐资源优势 增强职业教育音乐素质(2)
2017-10-15 01:09
导读:(五)撼天动地的鼓子秧歌 激情、粗犷、豪放、大气,是鼓子秧歌的情绪特征。最初的鼓子秧歌是用于祭祀活动,每年元宵节时劳累了一年的乡民们,排
(五)撼天动地的鼓子秧歌
激情、粗犷、豪放、大气,是鼓子秧歌的情绪特征。最初的鼓子秧歌是用于祭祀活动,每年元宵节时劳累了一年的乡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庙堂敬祖祭神,一示虔诚,二显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鼓子秧歌被列为庆典活动的重头戏。“岁岁舞动,年年狂欢”,便是其恰当生动的写照。
“鼓子秧歌”又名“大秧歌”“老慢板”“蹦鼓子”等,它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惠民、阳信等10多个县。环境条件幅员广阔、土地贫瘠,人们与天灾人祸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其耿直坚强、坚忍不拔、淳朴憨厚的性格特点。正是这样,鼓子秧歌才给人以雄壮有力、豪放矫健之感,并很好地表现了黄河三角洲人民的那种质朴的性格特征。鼓子秧歌以丰富多变的走场,变幻莫测的队形而见长,并且还有构图优美、变化巧妙的特点,从而形成了鼓子秧歌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风格。这一点也是山区和丘陵地区所望尘莫及的。
二、因材施教,增强音乐素质教育
黄河三角洲地区现有职业类学校9所,主要培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专业设置的同时应该适时设置民间音乐课程,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任何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间音乐资源是传统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活泼生动的显形式资源。也就是说,它本身既是文化又是载体,既是内容又是形式。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针砭邪恶,高歌正义,颂扬现代新生活、新气象、新思想、新人物,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等方面,民间音乐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替代的优势。宜歌则歌,宜舞则舞,宜书则书,宜剧则剧,形式活泼多样,内容充实丰厚。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一)给民间音乐应有的专业位置
笔者认为,在职业类大专院校乃至普通大专院校,都有开设民间音乐课的必要,并且给予一定的专业地位。克服只有高雅音乐才能够进入大学课堂的狭隘观念,勇敢地科学地设置民间音乐课程,且课时不少于每周2节,民歌、乐器、大鼓书、吕剧、腔、秧歌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具体在何时上课,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因为民间音乐具有高雅音乐不可替代的艺术功能。尤其对于职业类大专院校来说,它培养的人才都直接到经济建设一线去工作。这样会大大提高职业人员的音乐素质,从而丰富活跃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另一方面来说,开设民间音乐课,既活跃营造了校园文化,又传承了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二)培养民间音乐新人
其实,说到底,民间音乐本质上属于“广场文化”,而“广场文化”的艺术生命在广场、在民众。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十分必要的途径之一。繁荣文化在人才,培养民间音乐新人就显得异常重要。职业教育的特长正好适应并满足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可谓得天独厚。职业教育民间音乐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有计划而科学地培养民间音乐各方面的专门人才或者复合型人才,不断涌现新人,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一线。在高劳动强度和快生活节奏的双重变奏下,人们对艺术、对文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异常迫切,强烈呼唤文艺新人、民间音乐新人的新生。因而,职业教育义不容辞。
(三)创作新音乐作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思想、新事物、新人物层出不穷,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越来越丰富,急需与时俱进的、贴近现代生活的、出彩生动的音乐作品。在黄河三角洲这片热土上,巍然崛起了两座现代化新型城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企业。这里的人民具有拓荒牛的精神、黄河的气势和渤海的胸怀。这一切都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歌、舞、书、剧,说、唱、演、念,因题材而异。传统的民间音乐作品固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但有些作品显得呆板、拘谨、不合时宜,甚至也有一些愚昧落后的东西,所以必须推陈出新。职业类学生,在校学好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根据现实生活创造一些音乐作品,在老师指导下演出锻炼。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就能独当一面,成绩斐然。因为那里有活生生的生活,有动人的事迹,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总而言之,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和民间音乐资源优势,而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责任和义务,二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既提高了职业教育的音乐素质,又增添了办学的文化活力;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建设了新文化;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原动力。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宋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