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摘要:目前高职的“合唱与指挥”课的教学改革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过分重视合唱的演唱技巧和指挥动作训练,忽视了合唱训练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状况,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设想: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提倡考核方式多样化。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关 键 词:职业教育 高职 合唱与指挥 教学改革 能力 实践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的热潮中,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作为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合唱与指挥”课,如何在改革的大潮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的合唱指挥人才呢?下面笔者就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一、市场需求与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合唱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业余合唱队,如大中小学学校合唱团、企业合唱团、社区合唱团、军队合唱团等,如雨后春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十几万支合唱队。社会对合唱指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可是真的能担起训练合唱队担子的指挥屈指可数。拿学校合唱团来说,照理合唱团的指挥应由音乐教师来承担,可事实并非如此。单从学历上看,我国的音乐教师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据教育部2002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小学音乐教师近12万人,学历合格率为67%;初中音乐教师617万人,学历合格率为55%,还有三分之一多的教师学历达不到要求。而学历达到要求的音乐教师也不完全是已经掌握合唱指挥技能的。2003年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对湖南省的28名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名教师(21%)对指挥方面的知识是“掌握”的,其余79%只是一般地了解或只知道一点,还有1名是不会的。所以,每逢合唱比赛时,很多学校就要请外面的合唱指挥专家来辅导了。企业或街道的合唱团的指挥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都是靠外聘。因此可以肯定,合唱指挥的职业空间是很大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既然合唱指挥的职业空间这么大,那么,合唱指挥人才由谁来培养呢?我国的合唱音乐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专业的合唱指挥人才较少。专业音乐院校指挥系每年也只招四五名学生(有些还包括乐队指挥),培养出的人才远远不够市场需要。面对大量的业余合唱团,我们必须提高高职的“合唱与指挥”教学水平,让高职的毕业生能适应社会需要,通过系统的合唱训练和演出实践,初步掌握合唱技能,并获得初步的合唱艺术实践经验,具备初步的训练合唱和从事合唱的能力,挑起训练合唱队的担子。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合唱与指挥”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法等方面都照搬传统高师的“合唱与指挥”教学模式——只重视合唱的演唱技巧和指挥动作训练,忽视了如何进行合唱训练和面对合唱团的实操性指挥训练。老师似乎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学生,可当学生面对一个活生生的合唱团,往往不知如何着手训练。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合唱与指挥”课离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必须进行改革。
二、改变现状的对策
要改变高职“合唱与指挥”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把握好职业教育的正确方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可以说,强调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使学习者具有从事一定职业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更新教学内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周文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