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探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舞蹈)教育的特色(1)(2)
2017-10-15 01:26
导读:特色二:以学生艺术团为“领头羊”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状况与水平是办学质量的一个标志,高校除了普及性地设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外,还要抓好“提
特色二:以学生艺术团为“领头羊”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状况与水平是办学质量的一个标志,高校除了普及性地设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外,还要抓好“提高”这一环节,即建立学生艺术团,推动全校艺术活动的发展。
目前,普通高校艺术团的人才少部分是来自通过高考优先录取的“特长生”,更多的人才则是来自学校各个专业。通过普及性的公共艺术课的培养并从中选拔尖子学生充实到艺术团里。这一措施使艺术团成员不会随着学生的毕业减员,而导致后继无人的危机。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学生艺术团是相当活跃的学生团体。各重点大学几乎都有自己的艺术团。大学内部的重大活动、文艺演出,大学之间的交流活动,高校间全国、省、市级的比赛,乃至一些外事活动,艺术团往往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例如:学生舞蹈团在校内的每场演出,既是台下学生观众的一次“零距离”接触舞蹈的好机会,也是一堂最生动的“舞蹈欣赏课”。而这种同龄人和身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舞蹈团的每一个成员,舞蹈团的每一次演出都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有的学生是看了舞蹈团的演出,慕名而来申请加入舞蹈团的;有的学生是受同班舞蹈团同学的影响,选修了第一课堂的舞蹈课程。同时,学生舞蹈团对外的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也成为了高校对外宣传的一个新窗口。
特色三:以学生社团为补充
种类丰富的学生社团既是展现一所高校艺术活动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对第一课堂艺术教育的补充,也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大特色。
以舞蹈为例,由于高校舞蹈训练场地和舞蹈教师人数的限制,接受舞蹈系统训练的学生舞蹈团的成员一般都在40—70人左右,这对于一个拥有上万人的综合性大学来说,比例太小了。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可喜的是,现在很多高校除了学生舞蹈团外,还有学生自发成立的一些舞蹈社团:交谊舞社团、街舞社团、踢踏舞社团,等等。有的社团成员达到上百人。社团成员管理、舞蹈学习、活动安排,都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完成。高校学生舞蹈团排练的舞蹈剧目一般都是古典舞、现代舞和民族民间舞,其他舞种涉及得较少。交谊舞社团、街舞社团、踢踏舞社团等社团的成立,不仅丰富了大学生学习舞蹈的种类,还进一步扩大了学习舞蹈的人群。
上述三个特色的形成是作为非专业艺术院校的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特质所决定的。如果说艺术教育是一张牡丹画,那么第一课堂是纸,学生艺术团是画上的红色牡丹,而学生社团则是牡丹花四周的绿叶。三者关系正确处理好,才会使一个高校的艺术色彩呈现出应有的灿烂和生机。
在高校这个人才的培训基地里,艺术素质教育越来越凸现它的重要性。把握好高校艺术教育现有的特色,继续开拓更新、更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刘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