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探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舞蹈)教育的特色(1)
2017-10-15 01:2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略探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舞蹈)教育的特色(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舞蹈)教育形成了以第一课堂
内容摘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舞蹈)教育形成了以第一课堂为依托,以学生艺术团为“领头羊”,以学生社团为补充等的特色。
关 键 词:普通高校 舞蹈教育 特色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导下,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非艺术院校与专业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普通院校迅速发展起来,在不断探索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舞蹈)教育逐渐形成了如下的总体特色。
特色一:以第一课堂为依托
从公共艺术教育走进普通高校的那天,艺术教育就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种艺术类的课程全面开花,并纳入了学校选修课行列。
普通高校第一课堂设立公共艺术教育课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以当前我国中小学校舞蹈教育现状为例:除幼儿园舞蹈教育比较普及以外,大部分省、市、县的中小学舞蹈教育都没有纳入第一课堂,学校多在狠抓升学率,对于舞蹈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只有少数学校成立了舞蹈课外兴趣小组,致使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舞蹈。据调查,在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选修《舞蹈欣赏》课的120名学生中只有6人接触过舞蹈艺术,可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盲区不小,艺术普及教育任重道远。
其次,把包括舞蹈科目在内的各种艺术教育纳入到普通高校第一课堂,是高等教育阶段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历史不足的必要弥补。
第一课堂选修课的优势在于辐射面积大,受益学生多。舞蹈选修课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实践课,每次都座无虚席。尤其是一些实践课程,如舞蹈形体训练课,由于加入了街舞等学生喜爱的内容,不仅选课的学生多,旁听的学生也不少,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因此,将舞蹈科目纳入到普通高校第一课堂也是满足当代青年对现实文化艺术生活的追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再次,普通高校舞蹈课的设置和教学,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开发艺术形象思维能力,对其专业知识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普通高校学生学有专工,艺术虽然只作为一种丰富生活的业余爱好,但对专业知识可以起到补充及促进的作用。笔者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后都感到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舞蹈,学生们不仅陶冶了情操,体态得到了改善,肌肉柔韧性、力量还得到了加强,协调性和对舞蹈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有的学生还在学习舞蹈的时候获得了做建筑设计方面的灵感,这实际上是舞蹈在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创造力方面所产生功效的体现,是艺术课程有效推进专业思维的体现。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刘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