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高起点,培养高素质军事航海指挥员((2)
2017-10-15 02:41
导读:(四)师资适认评估不够 对照地方高校航海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海军院校同类专业教育一个非常致命的薄弱环节是,缺乏甚至没有师资适任评估。
(四)师资适认评估不够
对照地方高校航海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海军院校同类专业教育一个非常致命的薄弱环节是,缺乏甚至没有师资适任评估。《STCW78/95公约》规则I/6对海员的培训和评估提出了总要求,规则不但提出了对被评估人(船员)技能的评估要求,而且对评估人(教员、监督员、和评估人员)也提出了资格要求。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船员技能的培养和评估实行双重认可,而且,对评估人的认可是首要的。因为船员在接受评估时,要实际动手操作以表明自己所具有的技能,如果评估人本身对评估项目做不到或知之甚少,那么,他将无法对船员的一系列“表演”作出正确的评估。可以说,公约的这一要求为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船员适任性提供了保障。针对这一要求,地方高校对从事航海类教育的教师,采取了严格的教师适任评估制度。这是海军院校航海类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从事航海类专业教育的教员,只会理论讲授,没有海上经历,严重缺乏实际动手示范能力。
四、措施和建议
通过分析地方高校航海类专业现行教育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对照海军院校航海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STCW78/95公约》和《训考大纲》的要求,我们应该确立改革海军院校航海类教育的新思路;以《STCW78/95公约》和《训考大纲》为标准,建立军事航海教育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以满足第一任职需要为前提,力求与地方院校航海类专业教育接轨;高标准、高起点。培养高素质军事航海指挥员。在改革过程中,重点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入军事航海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由于军事航海训练的涉秘性,军事航海教育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不可能像地方高等院校同类专业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一样,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正是因为军事航海训练的特殊意义,建立军事航海教育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才显得更加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军事航海指挥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保证所有军事航海指挥员经过适当的教育和培训,均具有相应的经验、技能和能力胜任第一任职,成为高素质的军事航海指挥员,为打赢未来海战奠定人的基础。当然,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也要确保军事航海教员的任职资格和经历。适当的时候,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可以考虑,从地方高校同类专业引进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的学员,经过必要的军事培训后。再到舰艇或者潜艇上任职:或者引进具有适任资格的教师到海军院校从事航海专业教育。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发挥模拟器作用,加强专业操作技能培训
针对《STCW78/95公约》和《训考大纲》对模拟器训练和专业技能的要求,突出军事航海的特色,充分发挥模拟器的作用,把操作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以发展专业能力为目的,坚持“岸港苦练,海上精练”的训练原则,精心设计、拟订和落实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措施,经常性地安排学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单项技能模拟实训和不同岗位的模拟适任训练,重视模拟器实作技能考试,全面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三)进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STCW78/95公约》在对船员和教员在适任方面,突出的要求是,以人的实际能力为核心,突出人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军事航海专业综合性极强,是多专业的交叉与综合,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应调整现有“狭窄”的课程体系,加强知识的渗透,将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环境等方面的知识适度地融合进来,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应根据《STCW78/95公约》和《训考大纲》对航海人员的适任要求,综合考虑,全面培养,从全岗适任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军事航海指挥人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翟立新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