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实践教学已成为各高校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方法,是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的手段。本文从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现状分析入手,归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践应用能力评价方法与评价规范,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评价方法; 过关制; 评价规范
随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会计专业实施教学改革的重点。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这些实践环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已与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相适应,在当前高校教学计划的实施中,没有目的或目的性不强的实践教学比比皆是,会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像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那样,可以直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因此,如何针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构建合理的实践考核体系,是从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考核的现状分析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对大部分高校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多多,主要问题包括:
1. 教学计划执行的随意性
有些实训课程的教学与评价,没有标准可循,随意性较大,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水平。还有的采取结合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根本体现不出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水平。
2. 注重形式的评价
学生依照实践课程指导书,按部就班地操作或通过模仿教师完成操作,根据所得数据整理实践报告,教师依据书面报告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因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过程中的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无法形成激励,不利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