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之我见(1)(2)
2017-10-16 04:44
导读:(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美国教育学家把计算机语言教育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教师为主体,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第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美国教育学家把计算机语言教育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教师为主体,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第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三是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目前,我们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努力去避免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实际的课堂中总是不自觉地占了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索然无味,教学内容繁琐杂乱,填鸭式的教学过程导致课堂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我们要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主动学习和探究、才能挖掘出学习的潜能,打开思维空间,个性才能张扬,其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例如,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采用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主要的知识点,教师以讲解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而对于一些细节,我们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来完成。为了提高自学的效率,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本着去解决问题的态度去自学,过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比如,教师在讲解程序特别是一些典型算法时,应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按照问题-算法-程序这样一个顺序来进行讲解。先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继而设计出算法,最后根据算法写程序,这个过程应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具体编写代码时,我认为直接用多媒体课件将程序整体显示出来并不是上策,教师可以抛开事先准备好的程序,现场和学生一起编写,每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代码怎么写都由学生和教师一起来完成。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教学方法作出相应调整。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案例教学。前面说过,教学目标中要确定整体教学目标,该目标的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找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案例,比如具有数据插入、删除、显示和查询功能的小型数据库的设计,这样一个系统的实施过程就是计算机语言各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过程。案例教学是软件设计的综合应用,学生通过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模块划分、用户界面设计、代码设计、模块分调和联调,通过多人合作和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训练,培养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形成团队精神和科学作风。
三、课外教学活动的展开
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几个与实际相关的思考题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有条件,可以利用学校的bbs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论坛,教师可以开展网络课堂,共享教学资源;可以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可以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笔者所在学院有完善的课程管理系统,网络课堂的展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几年的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摸索和学习,获得了教训,也取得了一些经验。笔者坚持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元刚.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256-257
2.刘洋.计算机语言案例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 中国科教信息,2006;(8):280-281
3.李怡平.改革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