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职教学生感性素质的培育(1)

2017-10-16 05:2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议职教学生感性素质的培育(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本文仅就实践教学中学生感性素质的培养的问题
摘要  本文仅就实践教学中学生感性素质的培养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感性素质  培育  职业教育
    
办好职业技术学院,是关乎到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这一重大举措的客观要求,同时又是在普通高校各种资源优势均已尽占的条件下,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仅就实践教学中学生感性素质的培养的问题,提出如下窥见。
一、就感觉而论,人与动物是为同类
然而此类事实却成了人类隐痛,因为这些事实意味着人类将失去至尊之地位而与一般动物如同。因此,在人的心地深处有一个难以自觉的去动物的“去感性情节”。此情节不可避免的产生着神话般的妄想冲动。如柏拉图就现象出了一个比感性更为真实,因而也就高级的多的“理式世界”。人唯在此“理式世界”中,至少也应在其光辉下,获得人理应有的至尊地位。人生的终极意义唯见于努力摆脱感性之纷扰而升入纯粹而又高贵的“理想国”。照此理路,西方曾经历了泯灭人性的黑暗的中世纪。此后,人的感性虽经人文主义者的大力倡导。但“去感性情节”使感性中人的意味始终被遮蔽着,仅存动物本能,甚至于等同于性欲之狭义。此谬直至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将人的感性活动视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在此实践观中,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内在联系被首次揭示,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仅见两者对立而未见其联系之偏见,也使人的感性与理性各自的意义得以充分而真切的显现。因为,在实践的世界中,一方面理性的感性根源被揭示,另一方面感性活动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如动物同等的本能活动,即生殖生存活动,而是“积淀”着理性内容的人的实践活动,而感官,正如马克思在《哲学手稿》中所说的“人的五官是世界历史的成果”。经过长期的“人化”的历史所形成的感官,已远非狭窄的维持生理生存的性质,增附了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从而生成了人的感官。因此,眼睛才变成了人的眼睛,耳朵也变成了人的耳朵,连情欲也升华为爱情。总之,在实践中,人的感官在不断生成着,获得了人的本质规定性,个人的感觉不再是一般抽象的感觉了。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基于上述,我们就应自觉克服“去动物情节”,还人的感觉以本来面目,在实践教学中自觉的培养学生的感觉,保证职业教育的特有目标实现。
二、职业技术教育即以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为教学目标,就必须格外注意对学生感性素质的培养,因为,这是一名高级技术工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首先,在对知识的学习方面。当今已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下”的年代,而是技术更新不断加快的知识经济时代。新时代条件下的技术工人,必须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而知识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凭借已有的知识结构将前人、他人的知识同化或顺应而建构的过程。而知识结构又往往发生于儿童的早期活动。尤其是游戏中发生发展而来得。如我们一般的时空观念等。即使是知识结构顺应新知识时,人们也往往会借助感性抽象乃至于操作动作来掌握新知识。如诗人在表达某种独特的思想情绪往往凭抽象而喻示。
其次,是知识的目的方面。任何知识都是为达成时间的目的,而实践是离不开人的感觉系统的整体发挥。椐有关记载,译名有经验的磨工,能分辨出0.0005毫米的空隙,而一般人则只能达到0.1毫米的分辨力。还有车工、钳工、锻工等诸如此类,在一般人看来有点神乎其神的感觉枚不胜举。而此等超乎寻常的感觉能力,或单一感觉的敏锐程度,如手感;或各种感觉器官的协调上,如吴道子可同时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或各种感觉间彼此贯通的所谓“通感”,如视听觉之间。均是一名优秀技工必备的感觉素质能力。
最后,是一个技工必须具备的对感觉的体悟能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原因正如《庄子》中轮扁所说,许多细微的感觉是“口不能言的东西”,唯靠当事人细细的体味,其修行方可达成。这其中必须对自己如影随从的感觉有一个自觉,不为书本的知识与工作对象所累,自觉到习以为常,日闲而不察的感觉存在。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悟性”中对自己感觉的体悟力吧。一名技术工人唯有能保持对自己感觉的自觉的“悟性”,始方达成对自己感觉的驾驭。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加强素描训练 提高食品雕刻学习能力(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