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的设计尝试 华安
【摘要】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出发,结合自己所做的活力课堂中个体先学设计的实践,重点阐述了几次设计尝试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 生本;个体先学;活力课堂;小学信息技术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小学生更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样的角度下,我们更要让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而是要让学生提高利用工具来改善学习生活的能力!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过程设计上,我采取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形式(我们在社会伦理和家庭结构上,大多数家庭中的父母,享有对子女的绝对权威,可以理解为自上而下的传统伦理教育观),以继续延伸发展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观察的习惯、收集运用信息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积极参与交流的习惯、联系实际的习惯。
二、以生为本的课堂设计
1.步入学校的第一堂课
对于自己的第一堂课,现在回想起来,仍是记忆犹新,记得很清楚的是,站在讲台上,面对底下一双双清澈的双眼,我忘记了对孩子们自我介绍,甚至头脑里不断会出现短暂性的空白。也多亏于自己备课以及课堂准备充分,对照着教案,一步一步的,没有出现太大的纰漏。
自己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新课的导入,接下来便是授课,在这里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和任务,由学生完成或是演示,而自己做的就是补充演示或是巡回个别指导,紧接着的一个环节就是由学生依照教师给出的作品,自己巩固练习,最后,在课快结束时,我在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问题的讲解并对课文做一个小结。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与新朋友见面中,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说说新朋友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大家面对的是什么(实验室),小朋友们都认识电脑吗→电脑能帮我们做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可行的话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电脑上演示操作)
2、教师补充说明,有的也可以演示,如:查看资料、看电影、玩游戏、购物、聊天、学习等等。
第二环节:认识新朋友
教师提问:电脑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竟然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么电脑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电脑,说说电脑有哪些组成部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也可以,不过最后加以正确术语引导)
教师拿出或指出相应的设备,介绍其名称并简单介绍其功用。
2、看谁识的快;教师任意指出设备,学生报出名称。
(方式:a.学生站起枪答;b.开小火车回答。)
教师提问:大家现在都认识了电脑,那小朋友们还知道电脑还有哪些小伙伴吗?他们和电脑一起又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1、学生自由讨论。
2、学生自问自答:
方法:让一学生提出电脑的一位朋友,让其他的同学来回答,他能帮我们做些什么事。(教师一旁点拔,补充)
……
在第一堂课之后,自己便是依照这样的课堂过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细致的讲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感悟)。通过组织的培训和自己的求教,不断地学习一些课堂管理的实用策略,比如:①同一个问题,三次由学生提出之后,自己就在班级里作统一的讲解;②当自己的课讲完了,让孩子们动手巩固练习时,和学生约定好,3分钟之内不得向老师提出问题(特殊情况例外,比如死机等);③教师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在讲台下就要笑脸迎向学生,把心放宽,耐心指导;④重视板书(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是有当堂课的板书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写一写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或是技能步骤。比如:三年级的孩子们第一课刚刚接触电脑,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三堂课上,还是把正确开关机的步骤写在黑板上,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一个良好的电脑学习习惯的开端,诸如此类策略等等。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 接触生本教育思想理念之后
接触了一段时间的生本学习,我便针对于自己的教学过程,尝试进行新的设计。如下:a.首先,让孩子们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把看课文;b.接着,便让学生看教学视频(考虑到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可操作性”);c.看完视频之后,提出任务,学生自己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回个别指导;d.在课堂的最后,自己讲解、演示学生不会的和较容易疏忽的地方。
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六课邮件传祝福中,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应用激趣
1.请学生认真看课文(2到3分钟);
2.谈话,“老师给大家的邮箱里发送了邮件,同学们登陆自己的邮箱看看,有没有收到老师给大家的信件”。 协作学习,登陆邮箱,引出查看电子邮件的内容;
3.请学生观看教学指导视频;
第二环节:看信
1. 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打开自己的邮箱,演示如何看信(不控制学生的电脑,同时也可把主题的正确合理书写配合讲一讲),等同于“教师作品”。
2. 请孩子们自己尝试动手练习,鼓励协作;
3. 查看系统管理员给学生的信。(‘欢迎使用邮箱’,强化接收信件)
第三环节:写信
1.教师以提问方式提示写信的要素:
收信人:……(正确的邮箱地址,三部分写完整,邮箱的ID号、邮箱的标识、邮局的名称)
主题:……(主题很重要,相当于作文的标题,也可以是自己的名字,方便看信)
内容:……(信件的内容,可以拓展引开,如信纸、表情,拓展应用提高)
2.请孩子们自己尝试动手练习,鼓励协作;
3.先让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看看能不能收到自己写的信。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在成功的基础上给老师写封信,告诉老师学会了电子邮件的收发,并对主题和内容作出规定。
5.同桌之间相互写信,相互传送祝福。(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扮演小老师,发挥学生说的能力)
第四环节:退出邮局
要告诉学生,在公共场合上网发邮件后,一定要及时退出,以免邮箱被盗,并作课堂小结。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尝试通过教学视频,结合书本,小组共同协作学习的方式,做一个前置性学习,本质上是为了体现“大体验,小知识”,发挥学生上课之前自己的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不要用老师的想法一步一步尝试帮助学生,更不要用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一点去套用,而应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动脑筋,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严谨的思维,要始终相信吗人类是向前发展的,那自然学生一定比老师行),逐渐养成这样一个上课习惯,最后把课堂上前置性学习的时间缩短,由原来的20分左右(开展实验,本身自己不熟练,学生也不熟练),回到5-8分左右,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并提交相对完整的作品(验证他们的想,他们所看到的)。
生本教育的思想理念,简单的说来(自身的理解),便是:“静待花开,花期一到,自然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我们站在小苗边上,看着那些自己就会长大的小苗”;“树木是自己生长的,我们能做到的,只是选一个地方帮助它长跟,我们不能钻进到树林中来干预和代替它的生长,我们的恶培育,最基本的是施肥和浇水”;“教师是园丁,但园丁的作用不是把花草修剪整齐,而是想办法让它百花争艳,让每一位学生的长处都得到发扬,让每一位学生的短处都能转化成长处”;“走入其中,只见阳光闪耀,树影婆娑,生命的美丽和神奇会让你流连忘返”……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