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改进了纺毛工艺。国产羊毛,大都单体粗而纤维短,不适于纺纱工作。学校用十分土产毛与一分舶来毛混合,所纺之线,非常受欢迎。另外,还利用不能织布的劣等毛线,配以美观之图案,织成各种椅垫及绒毡等,非常适合于乡村副业。
5.酒精祛臭法。酒精为重要原料之一,所售大都带有臭味,本组用作香装品原料,殊觉不合,因有酒精祛臭法之研究,经用种种方法与品,历十数次之实验,制出较为满意的成品。
三、铭贤学校乡村服务部对山西、发展的贡献及影响研究
1936年春,铭贤学校乡村服务部成立,选定太谷县以南贯家堡附近20村为实验区,设办事处于贯家堡村,开展以农民为对象的各项服务工作。
1.对农民进行。办事处与贯家堡的村政人员组成普及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该项工作。教育方式有学校式、社会式和传递式三种。学校式教育规定,凡年龄在13-26岁的男女青少年,每天在指定地点受学校式教育1-2小时。社会式教育规定,凡年龄在27岁以上的男子每日或隔日到指定地点受社会式教育1个小时。课程有公民常识、卫生常识、农业常识、重要及识字。传递式教育规定,凡家庭妇女不便外出者,统由学校式教育的学生每日分往各家施教。仅1935年,参加各类学习的人数就到183人。学校还制备十个巡回书箱,配置以书籍,分发于实验区十个村庄,由各该村小学教师负责,按期巡回,以便阅览。贯家堡实验区办事处所在地,该村小学学生原不足50名,女生仅有5名。办事处担负起该小学的任务,对于用人、、设备、编制各方面,大加整顿,无论校容、课程、学生习惯、学生人数等,均有显著进步。
2.发展农村。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提倡合作,在农村举办了合作社讲习会,讲述合作概论、合作原理、合作经营、合作法规等内容。在办事处的下成立了贯家堡合作社,系无限责任信用合作社。1936年麦收之后,粮价跌落,举办小麦仓库,共积小麦28石,贷出款额140元,待麦价高涨后,先后还款。又兼营购买,如煤炭,整批购来,由社员按需要数量零星买去,非常便利,以后东咸阳、南咸阳、西山底三个村合作社也先后成立。
3.指导农村卫生工作。为农民讲授卫生常识,帮助农村设立乡村诊疗所,与太谷公理会仁术医院合作,每星期一、三由该院大夫出诊两次,较重要病症,均留待此时治疗。1936年共诊病人440人,治疗1741次。设立卫生培训班,共收学生9人,均为乡间青年农民,除授药物常识及简易治疗外,偏重种痘方法,该年共种痘1735人。
4.开展农村娱乐活动。在农村设立了俱乐部、儿童游艺室等。为适应农民需要,开辟民众俱乐部,内部设有各种棋类、挂图、幻灯、留声机、武术器械等,以便应用,而资消遣,平均每日大约有20人左右参与活动。
5.拒毒工作。倡办拒毒工作,与村公所成立拒毒会,附设戒毒所,凡沾染毒品嗜好者,不论男女,一律强迫人所戒除,定有程序,每日早操、讲话、上课,对于贩买毒品者,指定明暗稽查,严加搜索,务期肃清而后已。
6.社会工作。铭贤学校与金陵大学农科合作,聘请专员分赴各地调查农村社会概况,并联合邻近各县开设农村展览会,提倡作物改良,各地农民获益不少。邀请燕京大学社会服务系刘志博来主持乡村调查。在刘志博和本校教师武星三的主持下,完成太谷县20个村概况调查。现存的《太谷县贯家堡村调查报告》对太谷县贯家堡村进行了调查分析。《太谷县贯家堡村调查报告》全文约4. 3万余字,涉及贯家堡社会、经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附有表格70份,全面反映了贯家堡村的概貌。
综上所述,铭贤学校在山西太谷办学的30年时间里,围绕山西农业、农村发展所需,在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宣传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这种精神、这些工作,在铭贤学校后来的办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也为山西农学院的成立以及山西农业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