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设置课堂高潮
学中有大量艰深的理论,教师几乎每节课都会遇到理论的拦路虎,讲解起来晦涩枯燥,学生听后如过眼云烟,可这些理论对理解传媒现象或学术研究十分有益,所以教师不仅要设法将理论讲解清晰透彻,还要生动有趣,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高潮的方式来解决每节课中最艰深难懂的理论问题,也就是动用一切技巧和手段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理论的学习当中来,这样便于学生快捷解理论并记忆深刻。具体的做法有: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中领会理论精髓;用游戏的方式演绎理论产生的过程,让学生见证理论的诞生;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然地运用理论来思考争论,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感受理论的魅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群体压力和趋同时,就将所罗门·阿什所作的“线长实验”搬进了课堂,后来有学生对这次“实验”作了如下描绘—
“老师在讲到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的时候,给我们玩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她在屏幕的左边画了一根直线,在右边画了三根直线,她问我们右边的三根直线哪根直线的线长和左边的直线最接近。起先,我还在底下暗笑,这不是很明白吗,右边的G线和左边的直线一样长,视觉效果就是这样。可是,当她叫起第一个同学时,回答是“A线”,这时候,我在笑话他:“怎么看的啊”。接下来第二个同学也回答:“A线”,我疑惑了:不会吧?难道真是我看错了,我使劲地擦了擦眼睛,可在我看来,还是C线啊。我没敢出声,这时,第三个同学也说“A线”,这下我彻底地晕了,于是一直盯着那两根线权衡,到底哪根线更接近呢?接下来,又有几位同学清一色回答了“A线”,但偶尔也有同学回答“C线”。到底怎么啦?如果老师叫我回答,我该怎么说呢?这时,老师说话了:“刚刚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最先站起来回答‘A线’的三个同学是老师事先安排的,我要测试的是你们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会做出什么反应。”我忧然大悟,没想到我们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线长实验”,学到了群体压力的知识。”
从当时课堂的情况和后来学生的描绘看来,笔者演绎的“线长实验”收获了预期的效果,可见设置高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艰深的理论中来,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理论,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四、贯穿工作者的职业
在传播学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在理论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公正客观的舆论监督意识,自觉抵制虚假新闻、抵制有偿新闻,自觉拒绝黄色倾向、拒绝低俗化、拒绝恶意炒作等等。例如在讲授“群体规范对来自群体外部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来分析,并将相关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融会其中——
“9 ·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民众沉浸在一片群情激奋当中,并且集体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爱国主义热情,美国民众认为全国人民应该团结起来打击恐怖分子保卫安全。美国广播公司ABC在他们的新闻节目标志中用了“美国反击”的字样,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则在屏幕的下方展示美国国旗,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主持人在对美国副总统访谈的时候专门佩带了蓝白红三色的丝带。媒体的爱国主义表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就是媒体表达了与观众一致的群体规范或价值取向,所以他们的观点受到了观众的支持拥护,说服效果得以加强和扩大。而有位主持人因为在节目中不慎对劫机者用了“壮士”这个颇有积极意味的词,引起了许多观众的不满,第二天有广告商将这档节目中插播的广告全部撤消,这就是当传播者的观点与观众的群体规范不符时,观众抵制信息的接受,使说服效果减弱。
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美国媒体的“爱国主义”新闻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了避免与公众的群体规范或价值取向发生冲突,媒体必须对公众的群体规范或公众的舆论保持高度敬畏的状态?如果这样,新闻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如何保持呢?新闻工作者该如何对群体规范和公众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呢?新闻媒体是迎合群体规范还是坚持新闻客观独立的立场呢?在学生稍作讨论并回答提问后,教师最后:媒体对群体规范一味迎合有两个弊端,一是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引发灾难,例如美国媒体在爱国情绪中衍生的支持战争宣传,间接导致美阿战争、美伊战争爆发,为阿富汗和伊拉克无数无辜的平民和部分美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痛苦;另一弊端是会为媒体自身带来危机,比如带着蓝白红三色丝带的新闻主持人,会让观众认为在爱国主义热情驱使下媒体无法提供真实公正的新闻,当新闻的公正性和真实性都遭到质疑的时候,这家媒体就会出现信任危机。总之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正确的立场,但不需要突显感情,新闻媒体的责任是报道事实真相而不是用情绪感染、煽动观众;新闻工作者任何时候都要坚守客观真实的立场,而不能任个人意志、所谓的爱国情感及利益来支配或改变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立场。
这样既将抽象的理论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可见,在理论教育中贯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为生硬的理论注人人性化色彩,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素养,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