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新时期,理论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呈现出人本价值取向的特征,以人为本更引人关注。主要表现为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其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对象是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与个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是社会群体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的社会中更是如此,社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中“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注重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充分挖掘个体人的发展潜能,不是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而是作为发展对象来培养。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根本目标。
三、关注生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精髓
现代社会,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命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代人却面临着从未遇见过的生命存在与自身发展意义上的困境。精神上受到压抑、束缚的人们渴望从中解脱出来,人的问题也更加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这个理念的提出也更加具有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向“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但顺应了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在教育规范化的今天,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越发引人重视,应对教育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社会环境以及实践活动的影响给予极大的关注。人们发现目前教育中越来越缺乏尊重、关注个体生命的人道意识和人本理念,人成为存储知识的工具,一股力量正在慢慢吞噬着原本生机勃勃的个体生命。因此,我们应该从生命视角重新理解和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贴近现实的人、生动的人,提倡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关注生命,使学习文化知识和人的自身发展和谐统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被动接受过程转变为主动学习实践过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目标,从而体现它的人性关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执著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活力的新人为己任,通过生命整体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依据生命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和超越性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善、和谐与发展的境界,引导生命从迷茫走向清晰。现如今,学生对自身成长,对生命价值的关注越发强烈。特别是在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人才素质的判断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命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这是一场深层次的观念变革。通过这样性的变革,促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真正向生命敞开,促使我们的学校引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切实把尊重人,发展人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成为真正“人”的学校,并让所有的生命在这里焕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进步,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生命的发展需要和内在规律,充分发掘个体生命发展的无限潜能,鉴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理念。然而,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却淡漠了人的存在,忽略了让人实现自身的价值的需求,太注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而没有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以往教育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