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推进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要有律保障、制度规范、政策支持外,关键还要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进.常用的路径有以下三种:
(一)灌输法
政治灌输法是以直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方法,使民众在其影响下,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促使民众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按照的要求,走向规范。列宁创立的灌输理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列宁指出:“我们已经说过,工人当时也不可能有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工人所需要的某些法令等等的信念。”句话告诉我们,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是高层次的政治觉悟,工人群众不能自发地产生,必须由工人阶级政党自觉地进治灌输。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利用课堂、专题理论讲座、报告会、大众教育传媒等各种公开的手段、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理论宣传和灌输。政治灌输法具有知识性、系统性、严谨性。是一种显露的、直截了当的“有形”教育,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较高的时效性等优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
(二)隐性渗透法
隐性渗透法是教育者通过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生活和氛围,巧妙地借助、、体育、等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方式。隐性渗透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能在宽松、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愉悦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具有渗透性、开放性的特点,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取得长期效果。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心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需要重视环境氛围的熏陶,要从群众变化了的思维特点和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网络和、、报纸、书籍等媒介以及文体活动、纪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熏陶民众,感染民众。引导民众。
(三)实践教育法
三、创新高校实践教育模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具体操作。可以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直接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获得直接经验来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根据学生参与程度的不同,广义的实践教学包括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