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理论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互为主体的关系,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的切实保证。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首先,应开展多向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对于大学生关注的性的重点、疑点与难点问题,应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观照下通过平等的研讨学习,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自我参与意识,增强教学的方法论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使系统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课程应根据实际需要,或者以专题讲座为主,或者以系统授课为主辅之以专题讲座,用丰富、深刻和系统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再次,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教学纳人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假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社会服务活动等相结合;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在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适逢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人的灵魂打交道,因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继承与创新,需要探索与实践,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的同时,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满足其成长的需求,尊重其主体性地位,是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的正确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应采取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