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工作的核心,对于培养合格的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限制和削弱了其自身的应有实效。因此,在新形势下结合时代特征、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积极探索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问题 对策
近年来,高度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性文件,对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教育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成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全面部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科学有效实施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稳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的行动指南。基于此,全国高校逐步开展了教学内容和教科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时代特征、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积极探索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无疑具有全局性意义。
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各高校一直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尽管如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其中,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和课程吸引力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的突出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师生交流互动缺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主讲教师普遍采用“填鸭式‘注水式”讲授法,教学方法陈旧而单一。教师大多只注重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准备教学内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生做一全面陈述,课堂教学完全是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专题”或“内心独白”。每节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主题和专业术语的变化,每门课的区别仅是知识体系、章节名称和教师讲授风格不同,教师过多地承担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角色任务,几乎包揽了理应“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各自具有的职能。从整个过程而言,教师就是一台大功率信号发射器,学生就是数量众多的信号收器,其功能仅仅在于高保真地接收并存储获取到的全部信息,整个课堂教学缺乏师生双向交流和互动,学生被边缘化,课堂气氛沉寂而毫无生气,使“你讲你的,我想我的”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化。据北京联合大学一项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中,教师讲解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占33.24%”。可见,教学方法陈旧已经成为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效的主要因素,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2.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求知欲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上,高校无一例外地响应了2005年由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中的指导思想,相继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修养和基础》四门主干课程,并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所有内容和主要形式。也就是说,学校只是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中“四大门”必修课的设计开展教学活动,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辅助形式(如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长期开展的专题讲座和定期开展的社会调查等)。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基本以从自身需要出发呈多样化的自学为主。
3.课程吸引力不足,学生厌学情绪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