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众所周知,事物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物的整体功能和发展图式,与此同时,事物内部结构的改变也必将弓l起事物整体功能的变化。从本质上讲,高校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结构问题,无论是在年龄、职称、学历方面,还是在地缘、学缘方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结构欠佳的现象。而要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必须从优化其结构人手。具体而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有赖于以下四点措施的顺利实施:
(1)优化年龄结构,实现老中青比例适度的合理搭配。在岗位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照确保代际自然交替和每代数量规模适度的原则确定老中青教师的比例和数量,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使其真正呈现自然的良性发展态势。
(2)优化职称结构,形成初中高数量、比例合理的专业技术等级构成。依据教学、科研的需要设置职责、资格和待遇相结合的层次分明的级别性岗位,树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按照“人人有其岗,以岗位定人数,因人定岗位”的实施原则,努力营造初中级职称教师不断晋升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推进职称结构的优化进程。
(3)优化学缘、地缘结构,完善教师队伍的个性。借鉴和发扬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精神,打破体制层面上限制人才合理流动的种种藩篱,鼓励、促进和引导全国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建立和启动跨地区的校际人才交换机制,以实现强强合作和以强扶弱,最终彻底消除“用人唯地,用人唯亲”的不合理现象。
3完善课程体系,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在主义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逐步推进的今天,各种文明也伴随着资本、商品的流动发生着越来越激烈的对话和碰撞,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社会思潮相继传人中国,西方思想观念尤其是资产阶级价值观已经渗透到许多人的头脑中,并伴随着以经济活动为主的社会交往过程日趋蔓延,使得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现象充斥人们的社会生活,金钱至上和追求物欲的满足已成为一种大众生活理念,物欲享乐成了许多人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人们的日常生活愈来愈表现出低俗化的趋向,人的价值被五光十色的物的价值所遮蔽,工具理性主导的物化现象的普遍化加深了科学与人文的背离,加剧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带给人们深切的焦虑与忧思。这些都构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特定境遇。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结构单一的现状已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系统化、完整化、大众化,从而形成合力效应,不仅唱响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直接观照人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其重建自身的精神家园和安身立命的基点,并最终消除人们日益严重的精神危机。为此,国家要尽快编辑出版涉及、经济、领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要加强富有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其他人文科著作的筛选和发行工作,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要求,编写体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哲学、政治、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学、、史学、学和等重点学科教材,形成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务必使优秀的著作和作品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进入课堂,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完善大学生的个性,真正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