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走出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影响的实践诉求——试(2)

2017-11-05 01:34
导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仍是主流,不容置疑,教师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中仍具有主导性的地位。所以走出教学困境的关键还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仍是主流,不容置疑,教师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中仍具有主导性的地位。所以走出教学困境的关键还是在教师,在于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对本质的理解以及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直接影响了他的传授能力和水平。教学是一门,是一种再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教师是将书面知识转换成生动的艺术的关键,是将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以及教学理念融合于有效的途径的关键,是能否调动人数多而且素质和专业都有很大差异的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总之在教学这个舞台上,教师是核心,是枢纽。授课内容和结构的合理安排,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多项教学手段的有效整合关键在教师。为了切实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逐步走出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影响,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从金字塔尖向基层传播,改变传统的、旧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认识,必须使教师的核心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有效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教学收益。

  三、走出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影响的实践诉求

  为了达到开设“两课”的预期目的,在破立交接的特殊时期,教师首先要克服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束缚,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扭转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和本体化倾向的理解,让他们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本质所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来逐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

  1.找准切入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理论探索中出现了由“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明显转向。“体系意识”弱化,“问题意识”突显和强化,这与当今世界性的现代化问题和我国实现现代化问题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研究的出发点更多地以各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为出发点,融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突出从不同角度加深对共同关注的问题的理解。这一趋势同样给予我们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从以前那种过多地沉浸于对一些教条的基本原理的重复性阐释和片面地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化的状态中跳出来,更多地以专题或问题的形式,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切入主题,重新整合每个知识点和理论内容。因为学生之所以觉得课程乏味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教师讲的知识点和内容与高中时讲述的没有什么区别,还是那些东西没有延伸也没有扩展,等于继续吃以前嚼过的东西没有滋味,所以课上就不愿意听也不感兴趣。我们要找准切人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去讨论、分析生活和重大问题。不能只是局限于教科书的体系,按照教科书的章节条条框框地按部就班地讲述,因为的逻辑和追求的目的与讲述的逻辑和目的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应该在具体问题的探讨中,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视阈和出发点,真正领会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其他学说之间的本质区别,弄清马克思主义学说革命变革的实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理解。从传统的那种教条、、抽象、空洞的体系论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反思现代性的具体问题当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它在现实的基础上充满时代的活力,而不是用空洞的口号干巴巴地鼓吹它的当代价值。

  2.坚持比较的思维方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讲解中也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划时代意义。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前的各种学说理论进行比较,强调他们之间的继承性和超越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代的其他理论进行比较,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与革命性。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非常好的思维和教学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地域和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凑,如果仅停留在与以前或同时代的理论进行比较,继续停留在用一种解读模式的框架下对它进行阐释和理解,已经不能体现它自身的特性,而且也缺乏时代性和新鲜感。所以我们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扩展不同的学派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解读,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与再认识。这也是最有力地反击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无用论,以及学生总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宣传口号来理解所带来的反感情绪,让他们能站在更高的层次来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

上一篇:意识形态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统一——试论高校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