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三、要处理好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理论课虽自成体系,但涵盖了不少学科领域,如史学、学、生物学等,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整合作用。理论课与学相整合,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去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必要性,树立自豪感、自尊心,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与学相整合,有助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自然科学知识相整合,有助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和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培养;与校园相整合,有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形成优良品质。总之,在科技不断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各学科的交叉.、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只有注重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这种整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课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中的核心作用。
二、要把理论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通过体系化的课程、讲座等基本前提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可能取代其他人文素质课,但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品性,‘形成木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素质中却有着特定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课内容与优秀,人文科学知识的相互结合,以实现大学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丰富和拓展理论课内涵。
第一,要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文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精神文化成果的组成部分,有着它萌芽、积累、成长和最终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重新整合和创新,吸取了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科学、、.、伦理.、宗教、、艺术等各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和精华,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教学中注意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蕴涵的人文价值与科学精神来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然科学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联系,了解其广阔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马列主义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人文底蕴。
第二,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十分强调要培养人的民族精神,并且要求教师在知识的同时弘扬民族精神,这是对教育创新的本质和价值取向十分重要的丰富和深化。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是在历史长河中通过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吸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而生长起来的。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也有重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内容,如:关于“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朴素思想;旨在培养人的“自德”精神和高尚行为的“修身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等,有不少值得继承发扬的积极内容。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形成了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华,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为世界的文明进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与重大作用,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革命批判精神相结合的理论体系,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开放精神、国际意识、统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处理好理论课教育教学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时期,外来文化、非主流文化必然影响高校学生,并在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言行以及学校的教育活动产生深层影响。非主.流文化主要包括不与社会要求、期待发生冲突的狭义的非主流文化和与社会要求、期待相冲突的“反主流文化”。可见,非主流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有正面的积极性的,也有负面的消极性的。如何使学生对非主流文化作出积极的选择,也是理论课必须重视的问题。从教育与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人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主流文化对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课程文化,有他自己的品位、理想、追求和关怀旨趣,教学中对非主流文化的理性分析,主动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非主流文化中消极方面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看待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和文化鉴赏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才能达到学生自觉选择和接受优秀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并努力创新繁荣先进文化的目的。
三、要注意理论的应用潜力的挖掘,重视应用性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鲜明的特点在于他的实践性,只有与实际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真正理解其真谛,掌握其实质,也才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注重应用性内容。
首先,应重视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那些人类处理知识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理解理论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注意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要坚持“问题引导教学,教学要解决问题”的原则,围绕学生问题组织教学内容,解学生之疑难,使理论课教学更富于现实性和针对性,这也有助于学生关注学习内容并积极地参与学习。最后,可以把学术界、教师自己.、学生中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介绍给学生.,以促使学生面对不同观点,探讨其各自的特点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与融合中独立形成对现实问题的正确看法。
创新,要求理论课教学既坚持课程教学的根本要求、.根本原则,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着眼于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要求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强烈信心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感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合理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确立新.的人才观,培养出大批能“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