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几个维度思(2)

2017-11-05 04:53
导读:理论课程体系创新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原有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创新。三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划分有理论和实践依据,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表

  理论课程体系创新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原有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创新。三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划分有理论和实践依据,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表现在由于突出阶级性、意识形态性和直接行动的属性,忽略人类文明一般规律的研究,直接结果就是给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同化论(实质是‘西化’)”留下了任意解说的空间。二是史论著的理论教育内容格局创新。史论著三位一体的教育内容格局总体说来是科学的,也是被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但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史论著的内容格局还是有很大的缺陷,主要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够,学生的思路窄,缺乏识别和批判的能力。以论代著,甚至一些科学专业不开著作课程。马克思主义基础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教育教学中的比例关系把握不够好,实际存在相互替代的现象。

  三是各部分内容创新。无论是三个组成部分还是新的结构都存在内容表述的角度、内容的基本构成创新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学为例,过去政治经济学主要讲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的相互关系和剩余价值学说。对马克思的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相互关系的理论,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基本经济特征和经济发展的理论都讲得很少。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就更不够了。而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直接服务于当前和今后建设的内容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重要的。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体系创新,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外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研究比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史等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整体性和综合性,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帮助学生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哪些是附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错误结论等。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选读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得到重视。目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包括一部分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比例比较低,甚至像《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这样的名篇阅读比例也不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名论断的识别正确率也不高。

  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方面,应该多下工夫。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完备的科学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与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伟大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一致的。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经验,与建国5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经验,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结合起来。这部分内容也正是学生所关心和注意的。表明,我国高校学生关注最多的是“现实社会问题”和“国内外大事”,其程度超过对自己学业和生活的关注。所以,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会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由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回答的都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问题,所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必然存在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现象,同时也必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其他课程交叉和渗透,搞不好在教育教学上就会出现内容的重复,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为此,应该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分专题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避免内容结构性重复问题,又可以节省课时,缓解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比较研究对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范围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的状况,借鉴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促进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国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做法、经验和教训。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了解研究基本动态、主要学派、观点,以增强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吸收、借鉴、识别和批判的能力。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主要研究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当前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改革、革新的实践中,研究社会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把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成果及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经验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150多年里,它从革命导师的科学理论著作发展为世界工人运动的纲领,从理论变为实践,从一国实践变为多国实践,呈现出一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总画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不同国家特色、不同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着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本身。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凯歌行进的辉煌历程,也出现过局部的挫折、一时的低潮、甚至暂时的倒退。不论是成就、经验还是挫折、教训都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应忽视的重要资源,都是我们构建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上一篇:浅谈创新理论课内容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