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几个维度思(3)

2017-11-05 04:53
导读:三、高校理论的途径和方法创新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专业课(科学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直接讲授有关内容,

  三、高校理论的途径和方法创新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专业课(科学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直接讲授有关内容,还要通过其他专业课(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和相关活动加以渗透,以达到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的目的。这种渗透的必要性可以过高校师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验和途径变化找到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心任务、实际工作、社会、生产劳动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曾经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并没有过时。新时期高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途径的新变化一知识积累、成长经历获得了比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更高的认同,不仅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学习和活动的一切环节中去的必要性、可行性支持,而且拓展了方法途径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向相关学科专业渗透的途径,一是在相关专业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以马克思主义原理统帅基础课、专业课。现在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如哲学、学、、教育学、管、学、行为学等,从基本理论到著作文献大都是西方学者的理论,很少讲或不讲马克思主义著作,原理也很少涉及马克思主义。这种状况急需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向学科渗透加以改变。二是其他离意识形态较远的学科专业和自然科学专业,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和学习态度、学习(研究)方法的引导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渗透。三是通过学术活动特别是类学术报告、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和,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观、观、宗教观等渗透,以弥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时量较少带来的教学内容缺失和消化理解等方面的困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创新应重视研究教育对象特点和现代途径,把传统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方法有机结合。一是在坚持“灌输”原则的前提下改进“灌输”方法。马克思主义不能在工人阶级斗争中自发产生,必须由工人阶级政党根据斗争需要从经济利益之外“灌输”给工人阶级。“灌输”在理论受到漠视的情况下更加重要。我们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不断的“灌输”,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中生根。但是,随时代的发展,用简单生硬的方法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青年的求知特点,需要在灌输的方法上进行改进。课堂教学要用启发式、讨论式,要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思想认识、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也应贯彻这样的要求。二是组织学习竞赛,倡导自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产生主动的学习要求。传统的组织包办和内容重复压抑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在于学校和整个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认可并有严格的检测手段。推动自学和竞赛的关键是内容量的适当和要求的适度,不能没有专业差别,不能脱离教学要求,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竞赛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更主动一些,学得更活泼一些,理论上更扎实、更厚重一些。三是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的辐射作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利用大众传媒随时、轻松学习是现代化条件下青年主要的学习方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辐射力,制作或购进高水平的、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音像制品;组织收听收看重大;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对学生进行视、听、动等感官的全方位刺激以及对情感的人文关怀,达到对学生深层思想的触动和启发。同时,在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要求,提供便捷的学习条件。四是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学生经常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经济的发展和不足,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现象形成理智判断,减少偏激情绪。另外,高校与学生家长和社会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联系,有利于争取社会上的各种潜在思想教育因素共同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影响,有利于减少因相互隔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消极影响。

上一篇:浅谈创新理论课内容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