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与理论教育结合是关键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属显性教育;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能只抓显性教育,还要狠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即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中。但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主渠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脱离,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正是由于两者缺乏有效结合所致。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找出二者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实现课堂理论教育与生活管理的优化结合。
(一)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出发,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课堂理论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体系,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为大学生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为今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死板的教条,它是随着时代与时俱进的,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要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尤其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活动等环节中进行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才能建设成为大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使大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致知于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然得到提高。
同时,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体系,将学生的行与知相结合。学界对此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如何将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现状融人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当中还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目前,较为切实可行的是建立学生思想品德、加强学生间的互相监督以及定期由学生进行自我鉴定等,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养,当然这还有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进一步尝试和探索。
(二)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的实际状况回归到课堂进行、分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对于教育者而言,要增强班主任、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产生课堂与现实两张皮的现象。对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理论课教师沟通,从中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在理论课上进行深入讨论和讲解;另外,可以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选拔优秀的学生工作者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助理,因为他们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了解学生、与学生可以深入交流,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取代的。
总之,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理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关系的基础上,统筹协调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各个环节,树立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最大程度地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