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力

2017-11-11 06:3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力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

        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政治课理论说教枯燥、乏味、空洞,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民主讨论氛围不浓烈、普遍厌学的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教学改革,寓教于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本人认为可采用下面几种主要方法:
        一、设置教学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不能吸引学生有莫大关系。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案例。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能运用生活中的案例来教学,不但能极大地吸引学生,而且能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如讲“正当防卫”这个问题时,可设置这样一个案例:女教师李某傍晚在湖边散步,中途遇到抢劫。李某奋力与歹徒抗争,后被歹徒刺伤左手并被推倒在地。倒地的李某看到地上有半截砖块,于是拿起砖块用力向刚转身要离开的歹徒扔去,砖块砸在歹徒头上,歹徒晕死过去。这时,李某便再次拿起砖块向晕倒在地的歹徒头部狠砸几下,致使歹徒死亡。那么,李某的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用不用负刑事责任?学生有的说是正当防卫,有的说不是,并且各有各的理由。这时,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让学生根据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去分析和判断,并请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谈他们判断的依据和理由。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李某的行为已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是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受处罚。让学生当“小法官”,使他们主动参与了富有挑战性的整个过程,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了,印象深了,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结合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一上政治课就无精打采,下课后谈起《反分裂法》的实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却津津乐道。这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课内理论传授,忽视了以时事新闻的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原因。时事是与思想政治密切联系的。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广泛,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上课时教师如果能结合时事讲政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这一知识点时,我们除了可用大量事例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还可把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一重大时事联系起来,把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渝先后访问大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联系起来,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话题多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不但印象深刻、领会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创设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也是修订后《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加深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青少年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呆板的说教具有逆反性,他们都极希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可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从身边的变化谈改革开放”这内容时,就可把学生分成几个竞赛小组让他们各自去走访、了解本地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变化,搜集资料、图片等。然后组织班上交流、讨论,看哪一组做得最好。这个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创设“疑”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预设生成有效性的教学方式例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