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网络德育的对策(2)
2017-11-12 02:32
导读:东部沿海发展快,西部有些省份还没有中小学校园网。但是,即使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经济发达的省市,拥有校园网的比例也只有s%左右。己建立起的
东部沿海发展快,西部有些省份还没有中小学校园网。但是,即使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经济发达的省市,拥有校园网的比例也只有s%左右。己建立起的校园网也多是重硬件,轻软件,资源匾乏,以至于学生觉得在校园网上,没有更多可看的内容。所以,当务之急,在校园网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大量增加校园网的数量。这主要要靠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投人。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先前提出的建成1000所“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校校通”工程,即在未来5到10年内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使90%以上的中小学上网。我国校园网的建设速度将会大增,这对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十分有利的。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的资源库建设。有网无资源是目前校园网难以吸引青少年的主要原因。建设资源库有多种途径,可以与互联网上大量的免费教育教学资源网站建立链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可以通过与互联网上一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建立全部或部分镜像,以获取更好的资源;可以购买制作精良的教学软件;还可以组织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课件等。总之,要争取把校园网建成能够吸引青少年“眼球”的站点。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为了吸引青少年,校园网的建设刻不容缓。
二、构建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
网络环境的好坏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网络环境既要宽松自由,又要有序规范,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精神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社会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既是保证我国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为教育工作者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政府、社会人士、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的共同努力,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加强品牌性汉语网站和青少年网站的建设。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互联网为人与人的交往提供了全球性、平等性的机会,但互联网中信息的发送却并不具有这个特征。首先,就语言来说,现在互联网上的英文信息占95%以上,中文信息不到1%,
英语已成为互联网中的主导语言,英语地位的提高无疑增强了英美文化的影响。其次,就信息发送量来说,美国CBS.CNN.ABC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上其它各国发布的信息量的100倍 (P184),是不结盟国家集团发布的信息量的1000倍。现在,英美文化是强势文化,处于战略进攻地位,而中国在信息和文化的交流中处于劣势,在信息全球化的国际文化传播中是易受伤害的弱势文化。正是由于互联网中文化影响强弱的不同,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我国青少年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对中国文化核心之一—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侵蚀十分明显。青少年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受影响的后果尤其严重。目前在青少年中已经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倾向性问题,例如在自我价值的定位和个性发展的取向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本位化倾向;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倾向,青少年更加注重经济实用,讲求回报,忽视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在思想政治观念上存有模糊的认识,道德上知行脱节等。所以,要优化网络环境,一方面要加强汉语网站的建设,增强汉语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国文化教育,使他们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中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尤其要注重开发和创立几个介绍中国文化精品的官方或民间的权威网站,在网站上也应实施名牌战略,并使之成为世界闻名,全球华人皆知的网站。另一方面要加强青少年网站建设。现有的青少年网站,如青少年在线、中国青少年等,在青少年中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仍是严重滞后。而且针对青少年的专门的道德教育网站更是凤毛麟角。由于网站少,信息更新慢,娱乐游艺性内容太少,对青少年吸引力不强,在青少年中影响不大。所以,现在一是要注重大力开发形式多样、富含教育意义的软件,建立青少年教育信息库,为他们提供更富有吸引力的信息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二是要增多青少年网站数量,并且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使青少年有更多的选择,上网更加快捷方便。同时,在网上开展多种青少年喜闻乐见、适合年龄特征的活动,服务于青少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加强对互联网信源的监控
对互联网信源的监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