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信息时代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初探

2017-11-12 02:3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析信息时代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初探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论文关键词:网络 网络道德 学校教育

    论文关键词:网络 网络道德 学校教育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愈来愈强烈。本文分析了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及其原因,从两个维度对学校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作了初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的网络,其具有数字化、多元化、全球化、虚拟化、交互性和即时性的特征,使网络传播的触角渗人到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正在成为现实。网络的日益普及所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也向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川表明,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达10300万,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人数占15.8%,18-24岁占37.7 % , 25 - 30岁占17.4%。在所有网络用户中,学生人数最多。由此可见,由于网络用户大多是青少年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无疑是十分迫切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网络道德概念
    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线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中道德的延伸。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虚拟环境下所遵循的规范和操守也应属于现实中的道德范畴。现实中的道德又是网络道德的继续,以网络为手段进行的活动都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因此,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信息时代所赋予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道德失范”主要体现于以网络不文明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网络道德的失范”,具体表现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人格冲突突出,有双重人格的倾向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许多人都试图变成心目中所理想的另一种类型,于是表现出“双重性格”。平时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在CBS或聊天室里污言秽语、脏话连篇。在网络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他们极易放纵自己,丧失道德感。
    2.人际关系冷漠化
    互联网拓展了人类交往的空间,使身处异地、互不相识的人们能够频繁交往。然而,这种交互方式使得人们从传统的“人一人”交互变成“人一机一人”交互。人与媒体的亲近使得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接触的机会,最终将导致人与人关系的疏远,人与人之间越发冷漠,极有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价值冲突更直接,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网络文化的自由性、开放性、隐藏性等特征,致使传统的校园道德观念、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并迅速传播,对学生道德判断、选择和批判的能力是一个考验。
    4.网络文化侵略
    英语强势文化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冲击很大。众所周知,民族语言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它不仅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而且是特定文化的载体。学校教育的一大使命,就是传递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然而,当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都是美国人的发明,互联网上90%的信息是英文,使得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英语强势文化。这种英语强势文化挟裹着特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新殖民主义”或“文化霸权”的一种表现。这对于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5.网络犯罪
    网络“黑客”和“病毒”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的。不容忽视的是,造成网络安全失控的“元凶”基本上都是青少年,其中大多数为在校学生。根据江苏科技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对黑客的认识存在误区,在他们学校有18. 26%的同学非常想成为黑客,甚至已经尝试过;有43. 91%的同学虽然还没有尝试,但表示想成为黑客,两者相加高达62. 17%;只有29.57%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想成为黑客,因为这不道德;有高达41. 3%的同学很欣赏黑客,认为他们是了不起的网络英雄;有23. 91%的同学认为他们不简单,两者相加达65. 21 %;表示很讨厌、认为黑客是网络幽灵的有9. 13%;表示很反对、认为黑客是网络罪犯的有21.3% 。
    造成网络失范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一篇:浅析未成年网络道德教育探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