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信息时代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初探(2)

2017-11-12 02:31
导读:首先,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瞬时性和超时空特征似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必然地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失范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其次,传

    首先,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瞬时性和超时空特征似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必然地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失范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其次,传统的德育方法简单陈旧,以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为主要形式,忽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同时,传统的德育方式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容易使高年级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再次,学生身心特点是失范的重要根源。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上的断乳期”,接受事物、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差。尤其是现在独身子女较多,他们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性强,生理与心理成熟滞后,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无法抵抗各种诱惑。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青年时期道德修养的薄弱阶段。由于网络交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一旦受骗上当就容易对现实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的态度。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方案中,认为所谓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该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认为,“学会共同生活”是这四种能力的基础。强调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就是强调要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在现实社会中,道德的维系主要依靠传统教育、社会舆论以及国家法律的保障,而在网络社会中的自由和信息共享的观点,使得网络社会更多依靠网民的自律来维护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社会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挑战,也是现今道德教育内容延伸的选择。如何在信息时代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当代教育研究的新主题。

    笔者认为,加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应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纵向上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
    目前,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呈低龄化的趋势。小学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思维判断依据自己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根据人类的道德认知发展从他律到自律的规律,在小学阶段的网络道德教育不应该“一刀切”,应该遵循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学和大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道德修养的薄弱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网络道德教育与小学阶段的教育又有所不同。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应尽早抓起,从小树立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同时遵循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道德认知发展的各自侧重面以及教育关键期的一般规律,使他们在生理成熟与最佳学习期中接受网络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从他律道德走向自律道德,具有判别是非的网络道德观念,合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横向上应坚持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课堂内
  ①更新、扩展教育内容
    网络道德作为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教育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根据2003年对江西省南昌、忧州、鹰潭、景德镇四个城市的中学生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来看,60%的中学迄今未对学生开展过网络道德、网络文明和行为规范诸方面的教育,而希望能接受此类教育的学生却高达66%。因此,在新形势下,应把中小学的德育课和大学的两课教育中的内容进行延伸,将网络道德教育包含进来,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应积极开展网络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教育。中小学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应把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放在与之并重的地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②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要使网络道德教育真正达到有效引导、约束、规范网络行为的目的,必须注意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使个体的价值观内化到认同、升华阶段。为此,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时,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建构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前面所述,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必须改变原先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低年级儿童,由于其模仿性强,可通过榜样示范、教导、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订出明确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规则,教儿童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教他们在适当场合表现适当行为。而当学生进人青年期以后,其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会引起对自我在社会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会不断加深对人生观的思考,会经常把社会中所接触到的现象提高到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上来衡量,并为此不断地开展争论。因此,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宜采用创设问题情境、主动探究和讨论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讨信息道德、文化以及社会问题方面的兴趣。
    (2)课堂外  
上一篇:浅析未成年网络道德教育探微 下一篇:没有了